▲《小欢喜》
影视剧发展的趋势,教人捉摸不透。比如曾经各守一岸风景的两种类型剧——青春偶像剧和家庭亲子剧,如今忽然跨越中间的河流,彼此相互融合、嵌套为一体。如此,就打造了一款全新的时髦产品,“家庭青春嵌套剧”。
家庭亲子剧要实现青春化,关键在于真正用青年的视角理解和表达家庭关系。
以最近的热播剧《小欢喜》来说,这部剧是通过特别写实的家庭视角,展现了多位高三考生的内心成长、和父母之间的互动,父母自身面临的精神困境。《小欢喜》的题材和立意,决定了家庭本该是“主战场”,核心受众应该是对高中教育有切身体会的家长孩子。
若说家庭亲子剧实现青春化,是视角的多元化切换,那么青春偶像剧的“家庭化”,则是创作者思考广度和深度的探索。
曾经青春偶像剧真是一笔稳赚不亏的买卖,只要推出皮囊好看的男孩女孩,只要把剧情设计得足够虐或者齁甜齁甜的,就能被观众捧在手心里。但现在似乎这笔买卖也不好做了,纯粹纠结感情波折的青春偶像剧渐渐失去吸引力,大家希望在男主女主的关系里看见更多“周边”产品。
例如最近很火的《亲爱的,热爱的》,以及之前口碑较好的《最好的我们》《秘果》,这些都是在青春偶像剧的底子上延伸出大量对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的呈现,甚至这些“周边呈现”不只是装饰物,而是自成一体,成为故事里饱满、独立的篇章。
青春偶像剧向“家庭化”“社会化”探索,意义不言而喻。任何一代年轻人的成长,都离不开“社会支持系统”,在青春题材影视剧中充分展现这种复杂而必要的“社会支持系统”,让当下受众不只是满足于一段感情走向是否“爽”,还能理解和体会其他社会关系之于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家庭青春嵌套剧”,无论是从家庭剧还是青春剧这两者哪一个原点出发,所要构建的坐标都是相似的,那就是影视剧和现实的距离要足够贴近,与真实的情感全面吻合,如是,才能彻底涵盖距离甚远的不同年龄层,让你爸妈和你,真的能坐在一起追剧了,而且都在追剧中捡到打动自己的星光。
新闻推荐
《我在颐和园等你》打造网红店邓伦一身红衣亮相《上新了·故宫2》《遇见天坛》大玩角色扮演羊城晚报记者龚卫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