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国学又带起一波文化热潮。越来越多的家长都意识到儿童国学启蒙的重要性,觉得从小学习传统文化让孩子收益良多。记者采访了解到,家长们会通过各种形式让孩子从小接触传统文化,或引导孩子诵读经典、背诵古诗词,或让孩子学习书法、国画、古筝等,或带孩子游历,认知特色文化。
诵读经典,启蒙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幼儿园读大班的铭铭用稚嫩的童声流利地朗诵着《三字经》。谈起孩子读《三字经》的初衷,铭铭的妈妈侯女士对记者说:“《三字经》读起来琅琅上口,孩子容易背诵,而且还可以启蒙孩子,因为其内容涵盖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文化。通过诵读,让孩子从小在经典中浸润心灵,从故事内涵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道理。”
记者随机采访了多位家长发现,大多家长都赞同要从小让孩子诵读经典,学习传统文化,通过背古诗、唱客家山歌、阅读国学经典等方式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熏陶。“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孩子们刚开始学习经典古诗时可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但经过不断重复, 再加上各种讲解,她会逐渐地去思考、去理解其中的意思,蕴含的道理。我会通过一些故事或有意思的方式向孩子们讲解句子的意思。积累多了,还对语文学习有帮助。”孩子正读小学五年级的家长谢女士认为,作为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成为一个乖巧、懂事、有修养的人。与其天天教导孩子"这个要这样做,那个不能那样做",还不如让孩子读一读《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笠翁对韵》等国学经典书籍,其中的内涵和道理,可以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品德。
学习文化,浸润心灵
记者采访了解到,除了诵读经典,家长们还会通过传统节日亲子活动、参观古迹人文等,提升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每逢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我都会努力营造氛围,或参与一些活动,与孩子一起感受,比如做粽子、制作灯笼,让孩子体会到乐趣,认知其中的文化。我觉得这样有意义。”一直很注重培养孩子学习传统文化的曾女士说道。
从小学习传统文化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影响。国学文化宣讲员朱静茹跟记者分享道:“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浸染下,孩子们会有所认知,有所感悟,能让孩子感受中华文明的璀璨辉煌,增强文化自信。而且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可以让孩子在诵读经典的过程中得到熏陶,从而影响孩子的言行举止。比如孩子读了《弟子规》中"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后,便会产生感恩父母的初始心态,为以后孝敬父母打基础。”(廖爱玲)
新闻推荐
日本熊本县2010年推出的吉祥物“熊本熊”已成为代表日本旅游形象的知名IP,也极大地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近日,代表海南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