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电影《半夜鸡叫》剧照 (黄欣提供/FOTOE)
连环画《高玉宝》封面(黄欣提供/FOTOE)
动画电影《半夜鸡叫》海报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潇丽
12月5日,《半夜鸡叫》的作者高玉宝因病医治无效,于16时12分逝世,享年92岁。
高玉宝被誉为“战士作家”,《半夜鸡叫》源于高玉宝自传体小说《高玉宝》,曾入选1988年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
从12月5日下午至12月6日,微博认证用户“高天晨”连发好几条微博。他在12月5日17时01分发布微博称:“今天返连,看望病危的祖父。握着爷爷的手,陪爷爷走完了最后的旅程。心跳停止的时候,父亲抱着他,唱"我是一个兵"。”不舍高玉宝的离去,他在微博表示:“小时候给我讲《我要读书》《半夜鸡叫》的那个爷爷就这样离开了。”
据悉,高玉宝是农民出身,1927年出生于辽宁瓦房店孙家屯村。8岁时,高玉宝上了不到一个月的学,就被顶债去当长工。20岁时,他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行军途中,他学会了识字写字,一边行军,一边写书。1951年1月28日,高玉宝终于写出了20多万字的自传体长篇小说草稿。1962年,他被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学习。
高玉宝没上过多少学,却写下包括《高玉宝》在内的多部长篇小说,总计200多万字。1955年,《高玉宝》出版发行。短篇小说《我要读书》和《半夜鸡叫》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高玉宝》中《半夜鸡叫》一章还曾被改编为动画片和连环画,恶霸地主“周扒皮”的形象便出自于此,为人熟知。
“半夜鸡叫”曾是几代人童年“热词”
提到《半夜鸡叫》,年纪大一点的人应该有很深的印象。《半夜鸡叫》讲述了一个长工智斗地主周扒皮的故事。周扒皮是个冷血地主。他规定,鸡一叫,长工必须下地干活。他半夜三更就来到鸡舍前,用棍子摆弄鸡,让鸡打鸣,好让长工早点下地干活。终于,有一天晚上,地主周扒皮半夜捅鸡的事情被发现了。后来,各个长工一合计,把周扒皮打了一顿。周扒皮这一下是哑巴吃黄连,伙计们也解了气。
《半夜鸡叫》入选过小学教材,20世纪60年代,还拍摄了动画电影,给一代又一代小学生留下了印象。记者采访发现,不同年代的人对《半夜鸡叫》及其作者高玉宝的印象各异。
“60后”张阿姨说,《半夜鸡叫》是她小时候看过的两部动画片之一(另一部是《路边新事》),反反复复看,人物对白几乎都可以背下来。这部片子人物鲜明生动,起承转合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
“60后”何先生对《半夜鸡叫》这篇文章印象深刻。何先生说,看到地主周扒皮学鸡叫,剥削长工多干活,他真的很生气,“实在太可恶了”。
部分“70后”也对动画片《半夜鸡叫》印象深刻。“70后”罗先生说,这部动画片艺术手法巧妙,角色对立清晰,“好人”“坏人”一目了然,很容易让小孩子接受。
与“60后”“70后”不同,“80后”“90后”对动画片几乎没什么印象,他们对《半夜鸡叫》的了解多来自于课本。
“80后”吴小姐表示,她已不大记得文章的具体内容和细节了,但对周扒皮这个人物印象深刻。“当时觉得这个故事很生动。”吴小姐说,因为高玉宝的这篇文章,“半夜鸡叫”成了小学时代的一个热词。
“90后”王小姐则表示,“只记得周扒皮这个人物形象,但记不清是从哪里读来的了。”
同为“90后”的小陈看了《半夜鸡叫》之后表示,觉得情节很有趣,人物也塑造得很接地气,作者大概是想体现劳动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吧。
看旧片新视角
“00后”看完电影对劳动法感兴趣
相对来说,“90后”“00后”对《半夜鸡叫》的印象淡了许多,毕竟离故事发生的时间已经越来越远了。不过,十几岁的网友“小丸子”对这部作品却印象深刻。
网友“小丸子”观看的是动画电影《半夜鸡叫》。看完电影后,她表示,很同情电影里面长工们吃不饱、睡不好,还要挨打的悲惨经历。
“小丸子”在观后感里写道:“十一二岁正是上学读书的年龄。可怜的宝儿,因为家里穷,却要出来做长工,什么苦活累活都要干。不但吃不饱,连觉也睡不好,还要挨打受气。我们和宝儿年龄相仿,在家里个个都是小皇帝、小公主。就这样有时还不满足,常常向父母发脾气,看看宝儿,再想想自己。真是不应该呀。”
“小丸子”的父亲是一名律师,看完《半夜鸡叫》后,她还和父亲进行了交流。她明白了,现在有《劳动法》,劳动者的权益如果被侵犯,可以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权。“如果有人碰到权利被侵犯的事,希望他能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新闻推荐
图一:手握消音器手枪的特工图二:在电影中的泰坦尼克号图三:《维京传奇:最黑暗的一天》海报据西班牙《国家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