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不必等候浪潮涌来,处在时代的风口浪尖,每一个人都是弄潮儿。”虽说,用中国电影新浪潮来形容当下国产电影市场上所涌现的新导演和新作品还为时尚早,但不得不承认,特色各异的新导演们已经成长为电影圈不可忽视的现象,特别是在2019年奉献出多部成绩亮眼的作品。且,相比于尚有代际可以划分的前辈们,这其中的某些新导演身上带有更多的“野生”气质:
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电影科班教育,或是早早辍学,或是“曲线救国”,想方设法进修电影相关教育;拍电影之前,从事职业种类繁多,有实力演绎了“用电影的标准拍婚庆”的婚庆系导演,也有在设计、广告、摄影等泛艺术领域打拼的青年人;此外,为了拍电影,他们更是“不择手段”,借遍亲朋好友,甚至贷款、借呗花呗轮流上,本着“演戏不避亲”的原则,父母亲戚齐上阵,其导演处女作大多成本不高,呈现出生猛、粗粝的质感,但又具有蓬勃的冲击力。
这些半路出家的“斜杠青年”,是为“野生派”新人导演。
回望过去,一个导演要拍出他的第一部长片,需要长时间的准备、积累和思考,比如张艺谋,为拍《红高粱》,他带着剧组在山东高密先种了一百亩高粱地;成为电影导演之前,李安在家里足足当了六年“煮夫”……而放眼当下,电影创投与新导演扶持计划遍地开花,如同电影学者戴锦华所形容,“每天都有新导演和新作品出现,中国电影的发展规模已是前所未有的奇迹。”
2019年,一大批新导演的作品持续在国内外耀眼绽放——
白雪的《过春天》与霍猛的《过昭关》是令人耳目一新的文艺佳片;章笛沙的《最好的我们》突破片方预期,夺取4亿元票房;拉华加的《旺扎的雨靴》在亮相国际电影节后即将面对国内市场的考验;顾晓刚的《春江水暖》则是今年戛纳电影节的华语新力量……以及,导演饺子的创下票房奇迹的《哪吒之魔童降世》。
80后的饺子在做动画之前,是一位医学院的高材生,至于为何会选择弃医从画,是因为动画一直就是他小时候的梦想,可是在他那个年代,学画画很难养活自己,所以就去学医了。大学期间,饺子依旧没有放弃做动画的梦想,大三的时候就自学动画制作软件,希望能够在毕业之前打好基础,让自己能够在毕业之后先去一些动画公司学习经验。可现实却是很“骨感”的,医学院毕业生去找动画制作的职位,行业的跨度让很多动画公司对饺子关上了大门,现实的打击并没有挤垮他,后来饺子花了三年时间制作出了一部动画短片,从而获得了行业内的关注。但又有谁知道,这三年之间他没有收入,只能啃老,每天就是呆在房间里面制作动画。
想来,当有越来越多的新人导演们,或以野生之势,或是科班加持,以各自能力拍摄出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影像作品,那才会是真正的中国电影新浪潮到来的时刻。
(刘莎莎)
新闻推荐
任素汐分享电影幕后拍摄故事。《半个喜剧》海报。爱情喜剧电影《半个喜剧》12月12日在成都举办影迷见面会。该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