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了一档大型文化栏目《故事里的中国》。栏目以“戏剧+影视+综艺”的呈现方式,通过经典片段演绎和主创人物访谈,再现经典影视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和时代精神。节目中出现的影视作品,大部分改编自文学作品。这恐怕不是节目编导的有意为之,而是因为在影视艺术史上,很多名垂青史的优秀作品都改编自文学作品。
1933年,根据茅盾小说改编的电影《春蚕》被视为“文坛和影坛的第一次握手”。从此,中国电影与中国文学产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学改编电影成为创作主流。根据小说改编的《林家铺子》《祝福》《我这一辈子》等电影,成为新中国电影艺术的代表作品。改革开放以来,为中国电影赢得国际性声誉的电影如《黄土地》《红高粱》《霸王别姬》《大红灯笼高高挂》等,都是由小说改编而成的。尤其是作为新时期中国电影代表人物的张艺谋,其导演的20多部影片,几乎都改编自文学作品。而在电视领域,《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围城》等改编自文学经典的电视剧,已经成为无数人心中的时代经典。放眼世界,电影史、电视剧史上熠熠生辉的经典作品,大多是由小说改编而来的。
可以说,自影视艺术诞生以来,一直源源不断地从文学宝库中汲取养分。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文学成就了电影和电视艺术。尤其是对有着悠久现实主义传统的中国影视剧创作来说,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传统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遗憾的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远离文学,改编自优秀文学作品的影视剧越来越少。在略显浮躁和急功近利的环境下,影视创作者要提升影视作品的艺术品质和文化含量,创作出像《故事里的中国》中出现的那些受观众欢迎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优秀作品,一个可行的路径是让影视创作回归文学,回归艺术。而对文学精品进行影视改编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途径。
影视艺术史已经证明,文学是影视作品深度和厚度的底色与保证。只有让影视艺术创作尽可能回归文学、回归艺术,影视作品才能拥有永恒的生命力和不朽的艺术价值。人民
新闻推荐
新快报讯记者梁燕芬报道真人秀《演员请就位》12月14日收官,在当晚的直播盛典上,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四位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