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
《中国女排》剧照从影18年,主演作品35部,有14部票房过亿,6部票房过10亿,黄渤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市场最炙手可热的“黄百亿”。即使这些战绩总被人津津乐道,但他却认为“百亿最佳男演员”这个称呼离他很远。
近日,黄渤在电影《中国女排》中出演冠军教练陈忠和。
1表演处女作获奖
黄渤的表演处女作叫《上车,走吧》。时间回到1999年的夏天,黄渤接到发小的电话,说有位导演叫管虎,要拍部电影,当时黄渤正在西安赶演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演戏,但又不好拒绝发小,便答应了。
给到他的角色是一个到北京开小巴车的农村小伙子高明,管虎看了黄渤的照片说这人有点潮,还有点帅,不太适合高明。在发小的再三说服下,管虎还是同意了。可只拍了一天,他就发现黄渤在表演上就是个“傻帽”,“对影视行业的不了解到了极端。”黄渤会拍着拍着直接走出画面,导演喊停,他还在演;拍打架的戏,他直接抡着道具瓶砸人,差点儿把人打昏。
可黄渤做梦都没想到,《上车,走吧》最终拿下了当年金鸡奖最佳电视电影奖。几个月前还在各地走穴演出的他,竟然能和明星们一起走红毯了。
他苦笑地回忆着,“这个片子得奖是对我前七八年唱歌生涯的讽刺”,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在日后通过表演而家喻户晓,也不确定演员会成为未来的职业规划,不过他内心开始有了期待。
2对表演的努力只有加码
不被看好的逆袭,是现在很多关于黄渤的人生故事最爱挖掘的惯性立场。
他曾被调侃为“三无”产品,无美貌、无肌肉、无身高,出演《上车,走吧》之前,当歌手是他的唯一梦想,上高中时他就在酒吧做过驻唱,还组过乐队,青岛酒吧少,他就到各地走穴巡演,做过舞蹈教练,签约唱片公司,但久久不见起色。《上车,走吧》以后,找到他的角色都是底层小人物,也多是丑角。他参演了《黑洞》《大脚马皇后》等电视剧,演的都是龙套,有部作品的台词只有十二个字。
2002年,黄渤在朋友的建议下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配音专业,一边上课一边拍戏。知道自己底子不好,他一次次厚着脸皮给导演、编剧屋里递纸条,缠着对方给自己讲戏;就算拿到的角色不重要,别人几百场戏、自己只有几场戏,他也耗在片场琢磨、观察。
后来,他碰上了宁浩和徐峥,开始了“疯狂”之旅。
对表演的努力黄渤只有加码,没有减持:《疯狂的石头》里他捞起下水道的污泥就往头发上抹;《斗牛》开拍前花几十天时间在牛棚里和牛培养默契,从山顶跑下来的那场戏他磨破了三十几双鞋;为了让牛舔他的脸,往脸上抹地瓜汁……
主演的电影票房数字噌噌上涨,从不被看好的小人物成了炙手可热的票房保障,“我刚演电影的时候,有人说"这孩子连剧本都不会看""整个人物最关键的东西都丢了""他注意的跟我们的点完全不同",就觉得这一代要垮掉了。和我们这几年对行业的忧虑是一样的,但我一直认为不用心急,这么大的市场、这么多的类型电影供大家锻炼,市场、行业,一定会大浪淘沙,好的电影人会慢慢成长起来。”
3最宝贵的懵懂早已丢了
黄渤有个习惯,也可以说是他特有的能力——无论自己遇上什么样的际遇,都能悬到半空中审视自己。就算生活发生天差地远的改变,他依然对自己保持清醒的认知。他感叹自己每天都在捧杀下生活,也很明白压力和赞誉都是外界给的。
被问及如何做到坦荡地面对圈中的所有,黄渤笑笑,“就别太把自己当回事了”,“压力都是别人给的,坑也是别人给挖的,大家给你发了小楼梯,一步步给你垫上去了。你如果真的激动地踮着脚尖走上去,摔下来的话都不知道你是谁。”
“你是什么时候看明白这一切的?一直保持着这种心态?”“并没有,我依然处在各种问题的烦恼当中。只是这些烦恼没必要跟大家说,每个人都会有,怎么会没有烦恼呢?”就比如,工作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一些在黄渤小时候都明白的道理,到现在依然还是没有解决,“包括对事业,对于你还想要的一些东西,其实跟你现在做的事情是矛盾的。”他口中的矛盾,大概是工作越来越忙,因此而丢掉的纯粹和懵懂。
他记得拍第一部电影时,管虎曾跟他说过,“知道你身上最宝贵的是什么吗?是你的懵懂和对现实世界的不确定性,别丢了。”他一听笑了,这有啥好丢的?信手拈来而已,可是再后来的生活离从前越来越远,年少的无知和懵懂慢慢地、一点点地从指缝里溜走了,当演员、做导演,还要扶植新导演,黄渤觉得时间不够用,他有时闭上眼睛,幻想自己回到纯粹演戏、什么都不管的那些日子。但转念一想,他又清楚地知道,“老天爷在教你成熟,给你阅历,你没有必要拒绝,也没法拒绝,只能学会接受。该怎么样去生活?就像情感一样没法探讨。”
文/图宗禾
新闻推荐
“开心麻花”第五部大电影票房成绩平平《半个喜剧》算不算喜剧?
《半个喜剧》在恋爱喜剧的包装下反映社会现实和人生选择《夏洛特烦恼》让开心麻花打响品牌《羞羞的铁拳》也主打“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