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超贤
《紧急救援》剧照。凭借《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林超贤在内地成为“最卖座和受欢迎的香港导演”之一,其中《红海行动》让他拿下百花奖、华表奖、金鸡奖最佳导演,成就中国电影三大奖最佳导演的大满贯。
如今,林超贤取材自真实救捞事件拍摄的新作《紧急救援》将于近日上映。近日,林超贤导演接受了媒体专访。
从人出发主题是生死
作为华语影坛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影片,《紧急救援》讲述的是取材于中国海上救捞人员的动人故事。影片一开始就进入了险情——基地警报响起,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严重事故,随时可能倾覆沉没,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全体队员迅速前往救援。时间紧迫,彭于晏饰演的队长高谦率领搜救直升机,迎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和冲天咆哮的火龙,飞进平台范围,与王彦霖饰演的绞车手赵呈合作,用最危险的方式深入绝境,拯救幸存者……
林超贤表示,《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重点在于“行动”,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叙事比较直接,节奏非常快。而《紧急救援》则不同,他想塑造的是一群人,是海上救捞人员的群像,所以,需要让人物更为丰满,也因此,在《紧急救援》中加入了不少文戏,“那两部电影的文戏空间没那么大,但这次《紧急救援》讲一班冒险救人的救援队,我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是普通人,这班人有他们的生活,也有他们的背负,文戏空间上会多很多。这次想讲人物多一点,我就是被这群人打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另外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更伟大的。我很想把这些人带给观众,所以《紧急救援》是从人出发,主题是生死,生死面前人的反应。”
不能接受“假”从“真”这个理念出发
林超贤被称为“魔鬼导演”的表现之一,就是他一直坚持“实景拍摄,拒绝棚拍”。所以拍摄《湄公河行动》时,剧组选择去了金三角,拍摄《红海行动》则去了摩洛哥,因为这里与“也门撤侨”地形、地貌最像,既有卡萨布兰卡这样的城市,还有无人区的沙漠,昼夜温差20℃,冬季潮湿阴冷、阴雨不断;夏季炎热干燥、狂沙不止。
而《紧急救援》中就连飞机失事的戏,他都要买一架真飞机。林超贤笑说:“可能我是从电影的基础工作开始一步步做到导演的,我总觉得现场一群人做一件事才是拍戏,躲在电脑房里也能拍得好看,但是我觉得那不叫拍戏。”
不仅失事坠海的飞机要用真正的空客客机实拍,超巨型吊机钢架坠落的段落也是实拍完成。《紧急救援》剧组使用了很多大型机具,由于现场组合困难且需要多架机器联合运作,通常只在铁路桥梁建设抢修的过程中才会用到,一般电影干脆都用特效来制作,偏偏林超贤导演选择实拍:“我拍电影一直是从"真"这个理念出发,我拍了几十年电影,我很清楚怎么样去以假乱真,运用电影镜头的剪接……如果大家都这么去做,我也这么去做,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就没有什么挑战性。我很享受拍电影的是,你不知道做一件事情成不成功,但是,你想到了一个办法最终把这件事情做成了,这就是享受。”
虽然大家都说电影是运用镜头的剪接以假乱真,但林超贤认为,演员在电影中给出的反应是因为有些事情他们真的感受到、或真的无法预料,才会有“真”的质感。这就是林超贤“魔鬼导演”的另一个特点——演员必须要亲自上阵。
因此,和林超贤之前作品一样,《紧急救援》中所有的戏,都是演员充分训练后亲自上场,没有替身帮忙,“在现场我们都是实拍,火是真的,水是真的,水下下潜的深度也会尽量维持在和真实一样的情况。”
《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紧急救援》都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而筹备期间,这些人物故事带给林超贤很多感悟。比如《紧急救援》中的主人公,林超贤说他们不是战士,距离我们更近,是有血有肉、有自己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每一个人其实都很平常,但看完这部戏之后,你会感受到更多的英雄感,并获得更大的勇气。”
新闻推荐
李易峰《号手就位》将饰演一名火箭兵。杨洋在《特战荣耀》中饰演一名武警特种队员。现实生活中嫁给了军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