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教育何为?》朱永新 陶新华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2月
疫情来临之时,教育何为?面对这次疫情,教师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能不能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灾难,让年味中弥漫着忧伤和焦虑。
为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学生在家不外出、不聚会、不举办和参加集中性活动。但延期开学后,孩子的学习怎么办?全国多地、多校、多所教育机构开展网络教学,包括开设直播课程、提供公益性学习资源等,课程内容既有针对中高考和边远地区学生的课业辅导,也有指导学生居家运动的特色课程,确保孩子们不落下学习进度,真正实现“停课不停教、不停学”。
网络教学在这次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但其实用性早已不局限于这样的特殊时期。近年来,线上教学、虚拟课堂、远程教育等网络教学方式在我国发展迅速。线上教育机构空前活跃,教师、学生、家长参与网络学习的热情也极其高涨。
这也为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课题:互联网在何种意义上改变了我们的教育生态?如何真正实现网络学习与线下学习的融合与合作?如何实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的优势互补?可以说,网络教学正在改变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方式。在这次疫情中,网络教学既体现了其价值,也启示我们,需要更加系统地规划和建设线上教育资源平台以及相应的教学评价机制,从而在全社会形成更加立体、高质量的教育体系。
但是,我觉得仅仅关注这些还远远不够。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觉得,这个时候更重要的是坚守教育的根本,反思教育的目的。比起落下几个月的功课更为重要的是,面对这次灾难,我们要用什么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能不能把灾难当作教材,把危机变成机遇,真正重新构建我们的教育?
面对这样一场疫情,我们除了教会孩子如何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还应当传递哪些有价值的理念和认知?一线医护人员的执着坚守、各条战线上工作人员的无私奉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精神,在疫情防控中都得到集中的体现。一幕幕感人的场景也可以化作课堂的养分,让孩子们乃至全社会共同思考,在生命面前,个人、集体、政府乃至全社会的所为与应为。今天的孩子,就是未来的专家、医护人员、公务员等社会成员,不同的社会角色究竟要如何对待生命、如何理解责任,这涉及生命教育、科学教育、社会教育、道德教育、责任教育等等,是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修的人生功课。
这些内容,也融合了最鲜活的各类学科知识。对生活的反思与学习,本身就是最好的功课,要让孩子乐学、好学。
通过这次疫情,我们能深刻地体会到,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校园,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无论是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还是更加重视家庭教育,每一个环节都能成为课堂。我们的每一个行动都是在教育孩子,也是在改进甚至重塑我们自己。我们的模样,就是世界的模样,就是明天的模样。(本报发表时有删节)
王蒙、贾平凹、冯骥才等将出新作
记者近日从作家出版社获悉,王蒙、贾平凹、冯骥才等文坛耆宿今年将分别携新作回归,新作看点颇多。
今年86岁高龄的王蒙将推出新作《笑的风》,作品讲述了作家傅大成的婚恋故事,时间跨度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今,盘点新中国七十年的历史信息、风云际会。
贾平凹今年的新作《暂坐》以西安为背景,讲述了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下,一群单身女性在生活中互相帮助、在心灵上相互依偎的故事。
《俗世奇人》系列是作家出版社自2008年起出版的冯骥才的短篇小说作品集,今年出版的《俗世奇人》(叁)将延续《俗世奇人》(壹)和《俗世奇人》(贰)的风格,由十八个短篇小说连缀构成,描写清末民初天津卫的奇人异士,短小精妙。
蔡骏时隔三年推出长篇新作《春夜》,以历史为背景探讨了文中“我”的父辈工作半生的春申厂的历史和围绕工厂发生的两起悬案,历史感很强,是一部大上海的众生相。这部作品也可能成为蔡骏的转型之作。
《人民的财产》是周梅森聚焦国企改革的现实主义题材新作,是《人民的名义》姊妹篇,即将播出的电视剧《人民的财产》原著小说。
纪念柏杨百年诞辰 《柏杨版资治通鉴》出版
3月7日是柏杨先生百年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近日隆重推出《柏杨版资治通鉴》,并举办一系列相关网络直播活动。
据出版方介绍,从20世纪50年代起至2008年4月29日逝世,柏杨先生笔耕半个世纪,为读者留下了作品计百余部。其中,《柏杨版资治通鉴》被誉为最有价值和最畅销的一部书。《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由于《资治通鉴》为文言文,现代人阅读有诸多不便,20世纪80年代,柏杨用独特的语言将《资治通鉴》全书翻译为白话文,将旧时帝王之“借鉴”,转化为现代百姓的“明镜”,成为当下读者掌握历史规律,厘清混沌时局,看清未来道路的上佳读本。
据了解,此次人文社推出的一套36卷本白话版的《柏杨版资治通鉴》,随书附送了时空地图,使读者可以一张地图全景式地看懂《柏杨版资治通鉴》讲述的中国1362年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重要节点发生的事件。
塞林格作品简体中文电子版首发
记者从译林出版社获悉,为了让读者有更多途经接触一代文学巨匠J.D.塞林格的力作,译林出版社推出了塞林格作品正版电子书。其中包括全球首发的塞林格最著名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简体中文版电子书,同时推出的还有《麦田里的守望者》中英双语版以及塞林格另外三部作品的简体中文版电子书,分别是《九故事》《弗兰妮与祖伊》《抬高房梁,木匠们;西摩:小传》。据了解,这是塞林格作品第一次正式推出简体中文电子版。
J.D.塞林格于2010年去世后,其子马特·塞林格负责塞林格文学基金会的工作,对于父亲的遗产和隐私极尽所能地予以保护。去年是塞林格诞辰一百周年,马特应译林出版社之邀访华,参加了一系列纪念活动。此行也让马特意识到,大量的海外年轻读者只用手机或电子设备阅读,要让这一批读者阅读到父亲的作品,电子化是最要的方式。终于,他同意将塞林格的上述四本书电子化。
新书快递
《事实:一个小说家的自传》
(美)菲利普·罗斯 著
毛俊杰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3月
本书是菲利普·罗斯“罗斯系列”的第一部。小说追溯“我”从犹太小镇男孩变成功成名就小说家的人生轨迹。小说在严格的非虚构叙事下,呈现出一个“未经修饰”的“罗斯”——一个初露头角的艺术家、学生、儿子、情人、丈夫、美国人、犹太人,开诚布公地探讨了小说和自传的关系:有多接近就有多遥远。
《生命的滋味》
(墨)莱娅·茱弗蕾莎 著
何雨珈 译
海峡文艺出版社2019年12月
这是一部关于家庭、友谊和社区生活的小说。通过同住一个小院的多种视角来讲述,里面有失去妻子的房东,患有进食障碍的20岁年轻艺术家,还有突发奇想、想自己开拓一块土地的小女孩。所有的角色都通过社区完美地联系在一起,一起探索各种各样的悲伤。
《论爱与死亡》
(德)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著
蔡鸿君 张建国 陈晓春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2020年1月
在这本小书里,读者不仅能领略柏拉图和苏格拉底的学说观点,也有幸体味克莱斯特、司汤达、奥斯卡·王尔德、托马斯·曼、歌德等人的宏旨高论,并进而体悟到聚斯金德本人写作中涉及爱欲和死亡之间永恒纠葛的命题。
《王忆贫诗选》
王忆贫 著
四川民族出版社2019年5月
这是一部诗人对存在及其意义做深度开掘和形而上思考的诗集。诗人通过一系列具有重量的意象,在其诗歌中创造了真实的神秘性和难以表述的不可知性,并形成了整体诗句的心理张力,使读者得以感知诗歌的哲学意味与美学价值。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陈川
(署名除外)
新闻推荐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纽约州部分地区近日遭遇强风吹袭48小时,伊利湖畔居民一觉醒来发现,自家房屋被厚厚冰层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