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在节目中解读京剧知识。
“娱乐性”不是妥协,恰是回归
为京剧做一档属于自己的综艺节目,让更多人看到京剧,是王珮瑜一直以来的想法。“京剧看上去离现代生活很远,与综艺节目主打的娱乐性似乎也很远。但从京剧二百年的历史来看,它本就是从大众的生活中走来,人们爱看戏,爱的正是戏文、声调、故事能够娱人娱情,‘娱乐性’不是妥协,恰是回归。”
可以说,京剧与综艺是能够相互适应的。但选择怎样的综艺形式,是一直以来的难题。从2018年筹备至今,这档节目的制作也遇到了很多的困难。疫情爆发以来,居家隔离的日子带来难得的思考与沉淀的时间。瑜老板及其团队利用这段时间,调整、梳理、积累、总结,终于让《瑜你台上见》渐渐明晰起来。他们最终敲定以“脱口秀+表演”的节目形式。3月复工伊始,王珮瑜很快投入到节目“云录制”的工作中,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输出有价值、高质量的节目内容。
“脱口秀”这种形式的节目效果非常依赖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及其输出的内容厚度。不过,近些年王珮瑜在全国各地举办了很多次京剧清音会、“瑜乐京剧课”等等各种形式的讲演,可以说是有着丰富的经验。她清楚地知道,年轻人好奇什么、喜欢什么,也知道讲什么、怎么讲,才会让从未看过戏的人最快地爱上京剧。茶余饭后的梨园掌故、台上台下的规矩讲究、戏里戏外的人情冷暖,名角儿们背后的故事,经典剧目里的离合悲欢,这些都是她会讲述的内容。
百年京剧与综艺的碰撞
这部综艺和以往的京剧节目不同,她偶尔会有京剧清唱,有时还会是扮上妆的彩唱,通过用这种新颖的方式讲述和表演了京剧戏里戏外的人情冷暖,台上台下的各种规矩,剧目上的离欢悲和,还有各种讲究,这种“京剧+脱口秀”的方式不再是枯燥无味,而是让观众更加焕然一新。还从当下话题切入讲到历史,比如从今天的饭圈文化说到过去观众怎么追京剧的角儿。
值得关注的是,综艺播出的另一部戏曲题材的网剧《鬓边不是海棠红》也在播出。而节目也可以为《鬓边不是海棠红》作必要的知识补充,带给观众更丰富的体验,这个节目其实是配合鬓边而不是海棠红的。其中在最新一期中,她开始讲了一件袍子被弄脏了怎么办?一件被染了茶叶的袍子本是说洗不掉,而“商老板“却用酒解决了这个问题。在王珮瑜小时候以曾拿着酒精装在喷壶里面,喷洒在戏服上,其实是一种天然的消毒办法了。还讲了剧中的一名角儿商细蕊,是北平戏曲界响当当的人物,他曾蹲下身子用放大镜一根一根地看有没有挑丝,很仔细地去检查戏服,大喊“抽丝了”。面对商老板老板口中的“一根线头”,名角儿要求戏服重做。”“矫情!这不就卖家最讨厌的买家差评吗?”面对其他人的锋利话语,他们都认为此举动太夸张和矫情了,而王珮瑜却不这么认为,她说这些戏服可以加持名角舞台上的表演,还马上讲出“矫情也是讲究,是‘为戏痴狂’的表现”的经典语句。
而在第一期节目里,王珮瑜采取的主题是“一个名角儿的打怪升级之路”,先是从名角讲起,是因为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她主要是先从的经典人物为背景慢慢谈起,后来向观众介绍起了京剧历史上包括谭鑫培、梅兰芳、余叔岩等名角的相关故事,在1913年,当时在北平云集了好多名角,有场义务戏,有观众的期待和流量的担当,但当时要出演的梅兰芳没赶上,于是等到梅兰芳在唱的时候谭鑫培先生背着手看,还丢下一句话:“也没什么呀”,但后来谭鑫培认为他是块好材料,后来也提携了他,为梅兰芳成为名角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她说了一句“京剧名角儿的舞台生涯从来都不是独角戏,之所以成为角儿,一定是先受人提携,而后成就他人”其实也就是梨园的老前辈带晚辈。
其实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一部分人认为这种以“脱口秀”的方式是极简的综艺形式,节目效果极大程度地依托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及其输出的内容厚度,而也正是因为主持人王珮瑜本人的专业素养与丰富的京剧知识储备,将京剧的历史,故事,人物都讲面面俱到才得以一个人撑起全场。
综合
新闻推荐
《见字如面》节目现场据悉,综艺节目《见字如面》第四季3月16日晚上线。特殊时期,节目擦去了冠名广告。总导演关正文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