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起》之《方舱》剧照。 靳东讲述拍戏体会。距离武汉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两个多月,由国家广电总局组织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和耀客传媒、尚世影业共同出品的重点抗疫题材时代报告剧《在一起》正在北京、无锡、上海三地热拍,目前拍摄进程近半,计划于10月播出。
《在一起》从筹备之初就备受关注,网友纷纷提议自己心目中的“抗疫英雄”的演员人选。笔者日前探班三地片场,采访了沈严、滕华涛、刘江、汪俊、雷佳音、杨洋、靳东等主创,了解到剧中不会出现任何现实中的名人,主角都是医护人员、快递小哥这样的普通人。
拍什么?
——没有名人,只有普通人
3月10日,武汉市16家方舱医院全部休舱。此时,SMG(上海东方传媒集团公司)副总裁陈雨人已经为《在一起》奔忙快一个月了。2月他接到了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创作任务,希望“以比较快的方式,以纪实的风格,以真实的故事为原型”,拍一个今年就能播出的系列剧,展现中国人民怎样团结在一起,守望相助战胜疫情。陈雨人找到耀客传媒合作,定下了《在一起》的创作方式——借鉴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每两集一个独立的故事,全剧总共10个故事20集,由不同的导演编剧分工合作,尽快完成在10月播出。3月,《在一起》各单元剧本陆续出炉;4月初,沈严执导,雷佳音等出演的《摆渡人》单元开机。这是《在一起》最早开机的单元,现已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因为展现的是现实社会刚刚发生过的事情,《在一起》筹备消息一传出就备受关注。观众在网上热烈讨论自己心目中的“抗疫英雄”的演员人选,还有网友自发票选了陈道明是最适合演钟南山院士的演员。陈雨人在上海接受笔者采访时坦言,《在一起》刻画的主角都是普通老百姓,譬如雷佳音饰演的在封城期间白天送外卖、晚上志愿接送医护人员的快递小哥,没有任何现实中的名人。
怎么拍?
——反季节拍戏,1:1还原方舱
《在一起》当年策划(2月)、当年摄制(4月)、当年播出(10月),陈雨人感慨说,这大概在电视剧拍摄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而相对紧张的创作时间,和仍未完全结束的疫情防控,也给拍摄带来了挑战——比如由于疫情防控的关系,不能实地取景,甚至一些普通外景地很难进入拍摄;不少单元要克服反季节拍戏的困难,在炎热的夏天拍冬天的戏。
全国各地均已入夏。除了4月杀青的《摆渡人》,《在一起》其他各单元的主创都必须面对反季节拍摄的困难。
相较而言,汪俊执导、靳东主演的《方舱》单元,在体育馆内搭景,受季节影响较小。
该剧另一位导演程源海介绍,剧组希望1:1还原武汉第一座方舱,于是在上海的多座体育馆勘景,最后选定了嘉定体育中心。“基本上和武汉方舱一模一样,不光是场馆的大小和形状,还有座椅的排列方式。唯一的不同,这里的观众席座椅是红色,武汉的是蓝色。”选定后,剧组把原来羽毛球场的整块地胶撤掉,按照武汉方舱的样子铺床搭架子,24小时赶工,终于在5天内完成改造搭景。新京报记者探班时发现,“方舱”周围工作站还放有喇叭、彩笔和扇子等物件。汪俊表示,入住方舱的患者是轻症,气氛相对不那么沉重,剧中会更多地呈现方舱小社会的众生相,大家做操、下棋、跳舞、聊天,经历悲欢,甚至还发生了一段爱情。
怎么演?
——戴口罩不化妆,靠肢体和台词
和以往的电视剧不一样,《在一起》更追求真实感。剧中近80%的戏份演员都需要戴着口罩表演,并且很多演员是在不化妆、不做发型的情况下表演。此外,剧中医护人员的角色较多,很多没演过医生的演员要先过专业性这一关。
《同行》的副导演林妍透露,这次拍摄除了一些特效妆,比如生病的妆,受伤的妆之外,所有演员基本上都不打粉底液,不上睫毛膏,也不做头发。“一方面想要那种真实感。真实的医生,带妆状态非常少,可能个别的女医生会化淡妆吧;另一方面是剧情原因,两位医生想方设法回武汉,奔波在路上那种情境和状况,是没有机会去化妆的。”
戴着口罩演戏,对绝大多数演员都是陌生的经历。《方舱》单元,靳东需要穿上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上阵,护目镜常常雾蒙蒙,再大的特写也看不清眼睛,导演汪俊只能让工作人员不断去擦护目镜。
靳东告诉媒体,“全副武装”之后演员互相都认不出来,全靠看防护服上的字,表演动作也要放大才行。“一开始有点不适应。导演过来跟我说,走路再快一点,因为感觉特别像老头。其实我个人感觉已经走得很快了,但穿上防护服,画面里看起来就臃肿,有点佝偻。”(京娱)
新闻推荐
东方卫视大型星素结合励志体验节目《极限挑战》第六季将在5月17日21时档迎来第二期,雷佳音、岳云鹏、王迅、贾乃亮、张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