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舞美让《剧院魅影》别具一格。资料图片
浪漫的爱情故事、完美的舞蹈、精彩的音乐相互辉映,使《剧院魅影》成为音乐剧中的永恒佳作。
资料图片
文:张筱云
音乐剧之王安德鲁·韦伯的大作《剧院魅影》,自1986年的伦敦首演至今,先后在27个国家成功上演。该剧以悬疑色彩的传奇故事、神秘浪漫的爱情、古典与流行完美融合的音乐、炫彩华丽的舞美效果等元素构成了音乐剧的独特魅力,使其历经多年而不衰,成为音乐剧中“永恒的佳作”。
古典与流行有机融合
既然是音乐剧,其核心还是在音乐上,音乐剧《剧院魅影》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各种音乐类型之间的界限,在采用古典音乐的同时,又套用了歌剧,使得音乐偏向轻歌剧的风格,在剧中加入宣叙调和咏叹调进一步渲染古典音乐的美,例如序曲中“幽灵主题”音乐,充分营造出巴黎剧院神秘、鬼魅的气氛,其后,这一乐曲不断衍生、发展,生动地描绘出“魅影”登场时诡异恐怖的场景,为剧情的迭宕起伏作了铺垫。
除了在剧中大量运用古典音乐元素外,还加入了各种流行音乐元素,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既有艺术歌曲的深度和质感,也具有通俗流行音乐的亲和力和传唱性。比如音乐剧从一开始就进入了一个剧中剧,巴黎歌剧院正在排练《汉尼拔》,此时女主角演唱一段咏叹调的《想着我》,旋律十分优美和抒情。然而优美的旋律和不宽的音域正符合一般音乐剧抒情歌曲的特点,歌曲旋律流畅而不失高雅,正是体现音乐古典与流行风格的完美融合的典范之作。
在配器和音响方面,采用现代管弦乐与电声乐,使其与传统交响乐团共同合作演奏。全剧既有管风琴、铜管乐器的强大音效,又有电子弦乐等流行音乐配器和节奏处理,显得既古典又流行,既高雅又通俗,极具感染力。其中,音乐剧的开场乐曲运用宏伟大型的交响乐团伴奏,而主题曲《ThePhantomoftheOpera》则由电声乐器演奏。恰如其分地发挥起承转合、为剧情推波助澜、强调人物感情和强化戏剧效果的作用,在突显古典与通俗结合的音乐特色上,也起到较大的作用。
舞美设计别出心裁
音乐剧《剧院魅影》的极大成功,除了音乐元素之外,华丽的舞美效果也是功不可没的。
首先,在舞美设计上,该剧追求造型的华美与气派。为了达到豪华大气、壮观雄伟的视觉效果,剧组依据演出环境与场景,重新设计再现了巴黎歌剧院豪华大舞台。大吊灯、大梯廊、错综复杂的地下水道、迷宫般的结构、复杂的地下建筑设施以及亮丽的演出服饰,为《剧院魅影》的舞台表现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整个剧场从屋顶到地下,再到一场场化装舞会的切换,舞台布景和道具的设计上非常逼真。特别是在地下湖中的舞台场景,魅影与克里斯汀在“湖中央”划着船,如真如幻,几乎让人沉浸在整个湖水中一般,真实代入感特别强,完全觉察不出是舞台效果的魅力。
其次,舞台灯光大多数采用了黑色、蓝色等环境灯光并配合“魅影”的出场,虽然整个舞台显得十分昏暗,但正是恰到好处的灯光效果,烘托出一种惊悚暗黑的氛围,让人没有一种“为做而做”的感觉。所以说舞台灯光的匠心设计,也使剧作的舞美达到无与伦比的效果。
爱情是永恒的主题
作为“世界四大音乐剧之一”的经典音乐剧及韦伯最成功的鸿篇巨作之一,《剧院魅影》备受追捧的原因不仅在其精妙优美的音乐和舞美效果,更在于音乐剧主旨的表达。只有完成主旨的表达,这些技巧、方法就不再是“炫技和装样子”。那么《剧院魅影》在故事上,表达出什么样的主题?又从侧面揭露出什么呢?
《剧院魅影》始终围绕魅影、克里斯汀、拉乌尔三者之间的爱情故事展开。音乐剧并不是局限讲述魅影如何得到救赎获得爱情的故事,而是透过魅影的故事来探讨爱情的真谛。当魅影得知克里斯汀和拉乌尔相爱后,认为克里斯汀背叛了自己,于是变得狂暴可怕。因爱生恨,促使魅影制造出一系列的事件,但最终因克里斯汀的善良打动了魅影的心,唤醒他的善良与温柔。故事的结局从侧面呈现了人性的美与丑、宽容与理解、人格与情感等让人思考的问题,当命运遭遇到抛弃、当爱遇到背叛和伤害时,我们又该如何去做?然而故事的结局魅影放下执念,一念成佛。最终告诉人们面对爱情的困惑也许放下才是真正的解脱,真善美才是爱情的真谛。
正如一千个人眼里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能从《剧院魅影》这部剧中品出点什么。有人说,是拉乌尔与克里斯汀辛苦的执著爱恋,也有人说,是魅影对克里斯的无望爱恋,然而无论如何,每个人都能从剧中找出一样共同的东西,那就是——爱,无论世界怎样变迁,爱情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新闻推荐
群像海报《谁说我结不了婚》剧照5月20日,由何念执导,潘粤明、童瑶、陈数领衔主演,袁文康、许芳铱、李燊、董又霖、王阳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