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极物理》严伯钧 著接力出版社如果跑得和光一样快,时间会静止吗?如果压缩到鸡蛋大小,地球可以变成一个黑洞吗?如果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违背,宇宙最终会成为一锅热汤吗?“科普达人”严伯钧新书《六极物理》用六种极限感知,归类整个物理学体系,让我们领悟到物理学中最核心的思想往往大道至简。
新书上架之际,作者严伯钧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谈及创作该书的初衷,作者表示:“小到看懂一部科幻电影,大到高新科技,物理已经深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不懂物理,要跟5G时代脱节了!”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波
“六极”指极快、极大、极重、极小、极热、极冷
广州日报:从美国布朗大学回国,为何选择科普呢?
严伯钧:2014年回国时正是国内创业大潮,我也顺利融资成功。一开始不是做科普内容,而是做艺术内容,因为我对于艺术是充满激情的。选择科普是因为我发现网络上的科普内容都不能让我满意,只有自己讲才能让自己满意。一开始并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也是偶然的机会发了一条抖音,没想到一条视频涨了30万粉丝,然后就在这条道路上深耕。
广州日报:怎么选择了“六极”这个点来给大家介绍物理科普?
严伯钧:“六极”这个概念是我自己发明的,是我在长期学习物理学当中自己积累出来的认知所融会成的概念。因为传统物理教学,比较抽象难懂。要给大众普及物理学,我选择从人的感官出发,“六极”是极快、极大、极重、极小、极热、极冷,这六个快、大、重、小、热、冷都是人体很直观能认知的,并且物理学的神奇现象通常是在参数达到极限的时候才能够显著展现。我发现用这个分类方法,不仅与普通人的感知非常近,并且可以把现代物理学的几乎所有领域都容纳到这六个极限中。
广州日报:《六极物理》,我一个小白基本全看懂了。当初写的时候,读者定位就是面向大众吗?
严伯钧:是的,这本书的定位是要给大众看的,门槛其实很低,有初中物理水平,对物理学有一些最初步的简单认知就能读懂这本书。对于中学生,这本书的定位是帮助他们扩大物理学的视野,对于大学生,即便是物理专业的学生,也能向他们展现物理学的总体图景是什么样的。
广州日报:《六极物理》的讲述风格非常幽默、轻松、简明。你能否最简单地描述“黑洞到底是什么”?
严伯钧:用一句话来解释黑洞,黑洞就是一个引力大到光都没有办法从其中逃脱的天体。之所以是黑的,是因为光都没有办法逃出来,光无法被你的眼睛看到;之所以叫“洞”,是因为连光都没有办法逃脱,宇宙中的所有物体都无法超光速,因此没有东西可以从黑洞逃脱,就像一个无底洞一样。
广州日报:量子力学给现代科技带来了哪些革命性改变呢?
严伯钧:那太多了,比方半导体,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电脑、手机、网络里的硬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半导体,而半导体的性质是要用量子力学去描述和研究的。再譬如,我们即将迎来摩尔定律的终结,电脑芯片的计算能力无法无限制提升,就是因为小到一定程度,量子力学效果开始显现,会发生隧道效应。量子力学必将在下一个计算时代变成最主要的影响,量子计算的研究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新闻推荐
为庆祝即将到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在影院关停的特殊时期,满足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的观影需要,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