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剧照
喻恩泰喻恩泰和他在电视剧《清平乐》中扮演的角色——北宋晏殊同是江西老乡。出演此人物之时,距离他的成名已经过了漫长的十多年。2006年因为《武林外传》的家喻户晓,几位主演从名不见经传迅速走红,其中也包括饰演吕秀才的喻恩泰。从此他多年被困在“吕秀才”的喜剧人设之中。
从“吕秀才”到“晏殊”,对喻恩泰来说,是成长和冶炼,也是蜕变和升华。他用了很久的时间潜心钻研各类书籍,加上个人的思考,在演技上十年一跃,跨越了一个大台阶。
起步:成也秀才,败也秀才
1995年,喻恩泰考入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系本科班。入学十年之后,年近三十的他获得了出演《武林外传》的机会,迅速成名。剧中那个总是拿着书籍,满口不离“子曾经曰过”,看起来因为酸文假醋而显得特别有喜感的吕秀才,和其他几个经典喜剧人物共同构成了这部迄今来看依然不可多得的喜剧。
吕秀才形象亦是对影视剧中传统秀才形象的一种后现代主义色彩的拆解,喻恩泰到位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肢体语言给了角色一种天然喜剧效用:不是来自于癫狂和外在的肢体语言,而是他的人设,是吕秀才所追求的和他所拥有的距离之远。在喻恩泰的表演体系中,他并不需要疯狂表现去触发喜剧点,而是只要坐在那里引经据典,越是一本正经,就越是可笑。
剧中也勾勒出吕秀才特殊的内心世界,吕秀才这一角色打动观众的不是他有文化,而是他内心小人物式的的善良可爱。
演绎吕秀才之后,同剧组演员都迅速蹿红并接连担纲很多影视剧的主角,但喻恩泰却辞去了多个角色的邀约,转身安静地在象牙塔里完成学业,于2009年拿到了中戏表演专业的博士学位。
曾经的吕秀才角色给了喻恩泰一个聚宝盆,从此他有了演不完的吕秀才,找他的多数为喜剧角色,这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是好事,也是坏事,如果他不想被类型化,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喻恩泰迄今为止担当主演的电影并不多,他担任第一男主角的两部电影(2012年的《做次有钱人》和2014年的《李可乐寻人记》)在某种程度上都是类型相似的喜剧。
此时喻恩泰的演艺生涯,有两种发展可能:一种是非常轻松地选择喜剧角色,但喜剧难为,多数喜剧电影都是失败的,本身的类型设定和剧情会让他缺乏发挥的空间,他只是重复喜剧的样板化人物。另外一个选择是,积极地挖掘自我的可能性,走出秀才的魔咒,尝试更少肢体动作、更多内心沉淀的角色。如果走这条路,他就必须抛弃和远离漫画式的夸张表演方法。
秀才,是他必须告别的一段昔日过往。
突围:和晏殊融为一体
电视剧《清平乐》改编自小说《孤城闭》,改编后的主线从原本的公主与内臣的感情线转换为以宋仁宗赵祯的一生为主线的故事。对赵祯来说,晏殊是一位特殊的人物:儿时的师长/护佑者,青年时的主力大臣/引导者,中年时的宰相和被贬之人/劝诫者。
喻恩泰在塑造这位北宋著名政治家和词人时,认真研读了所有晏殊流传于世的文字和记录他的文章,并且牢记“表演不说台词,说潜台词。”
历史上的晏殊自小智商过人,7岁能文,14岁以神童入进士,后来极为重视书院的发展,与范仲淹开启“庆历兴学”,同时开创北宋婉约派词风,是一个在各方面有开拓之力的人。此外晏殊在官场多年,最高升至相位,他精通人情世故,在庆历新政中相对保守,因此受到一些诟病,欧阳修评价之“优游富贵五千年,始终明哲保身全”。
这样一个极为人情练达之人,和吕秀才是天和地的反差。
晏殊在《清平乐》中的主要戏份是和王凯扮演的宋仁宗之间的多次对戏,喻恩泰演出了这个历史人物的时间感。剧的开始,晏殊是幼年赵祯的师父,那时一切都青葱有希望,也是春和景明之时,喻恩泰扮演的此时的晏殊,胖瘦适中,年轻润泽,举手投足之间,有一种蓬勃的气势。
及至宋仁宗赵祯即位,十多年的时间里,大权仍在太后刘娥手中,晏殊是少年心气高的小皇帝的一颗定心丸,多次安抚他需要耐心等待,但从来不把话说白说透。
喻恩泰创作晏殊的表演方式是竭力揣摩人物内心的细微变化,在外表采用零度表演,降低肢体语言的外化表现,从台词中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一场戏宋仁宗告诉晏殊,他唯一的皇子夭折了,晏殊掩住内心的悲恸,颔首,伏地,强烈的情感通过最简单的动作表现出来。最复杂的表演也是最为简约和纯净的,此刻的晏殊,不仅是赵祯的师、臣,也是他的知己。
晏殊角色的天然让人忘记了曾经的“吕秀才”,让人觉得,他就是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晏丞相和北宋词人晏殊。
有的演员一辈子只能演出一个角色,当然这样未必不是成功。有的演员致力于击穿那堵限制自己的墙,寻求与各种类型的人物抚掌合一。喻恩泰,已经通过表演方面的进化,成功地击穿了那堵限制他多年的墙,从此之后,他会有更加广阔的可能性。
(据文汇报)
新闻推荐
新华社天津6月7日电(记者周润健)天文专家介绍,6月9日凌晨至日出前,木星和土星将相随“合”月。届时,如果天气晴好,我国早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