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李新艳和客人切磋交流,不少成为了好朋友。
“都说真爱难求,在茫茫人海中,却让我遇见了你……”
夏雨骤然而至,梅城锭子桥建设路,因疫情沉寂了一段时间的雁洋公社音乐酒吧,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
橙黄的灯光中,舞台上吧主李新艳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唱着自己的原创歌曲。音乐高潮部分,台下观众激情和唱;一曲终了,掌声雷动。那一刻,他感觉40年的坚守,值得!
●文/图本报记者 李少凤
所有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1962年,李新艳出生于梅城江北老街的一户普通家庭。
坐在记者跟前的李新艳,手拿一把吉他深情弹唱了另一首自己的原创歌曲《再见星空》,丝毫看不出他已是近花甲的年龄。在音乐面前,他永远都是“归来仍少年”的青春热血模样。
李新艳是幸运的,他有一个喜欢唱歌、擅长吹箫的父亲。父亲虽没教他吹箫,但每天浸泡在父亲的音乐世界里,无疑为他的音乐之路埋下了一颗宝贵的种子。
1980年高中毕业后,李新艳参军前往南京军区某部。部队里人才济济,其中不乏吉他高手。那是他第一次接触吉他,但却像故友重逢,亲切,继而为之痴迷。李新艳是一名油料管理员。工作和各种训练之余,他从零基础开始学吉他,直到跟着战友们拿起吉他弹唱表演。吉他声伴他度过了紧张而充实的四年部队时光。“部队的严格训练和严明纪律,塑造了我的性格,让我更有韧性更有毅力。”李新艳坦言道,他对音乐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与部队生活的锻造不无关系。
打破“铁饭碗”浪迹天涯
1984年从部队转业回来,李新艳被分配到梅州制药厂上班。白天上班,晚上,李新艳就到百花洲一些酒吧表演。“只要和音乐在一起,我的心才踏实。”李新艳回忆起当年的流金岁月,眼里透着坚定。
血液里对音乐的追求,随着对乐器愈加娴熟而日益热烈,李新艳酝酿了许久,终于做出一个“很疯狂”的决定——自行打破别人艳羡的制药厂“铁饭碗”,辞职背上吉他浪迹天涯。1990年,李新艳组建了乐队,几个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决定“出去闯一闯”,前往当时音乐氛围比较浓郁的福建。在当地,他们接受各种邀约,参加各种表演,结识音乐发烧友。乐队的生涯,让他们的技能得到很好的磨炼。
一转眼,四年过去。1994年,梅城一座地标性建筑——望江楼开业了,李新艳的乐队回到熟悉的家乡,受邀做驻唱歌手,这一唱,就是十年!
这期间,李新艳晚上演出,白天创作,写了几十首原创歌曲,其中《相信自己》获北京山河风文化艺术研究院组织颁发的金曲优秀成果奖,被收录入《中国优秀经典歌曲汇编——超越时空》;《再见星空》被收录入《中国金曲大集锦——前进的中国》,《真爱》被收编入《中国金曲大集锦——走进新时代》,他还受邀为一家网络学校创作校歌……多年耕耘终有回报,后来他被批准加入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
为什么不自己创造平台?
对李新艳而言,他只是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将自己喜爱的音乐与观众分享。遗憾的是,2003年初,风靡一时的望江楼最终因经济不景气不得已而歇业。李新艳再次迈开脚步,前往深圳打拼。但这次,仅半年时间,李新艳就意识到,背井离乡不是长久之计,终归还是家乡让他更安心。不就是一个平台吗?别人给不了,何不自己来创造!同时也是为更多和他一样热爱音乐的人而搭建,何乐而不为?
就这样,在朋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2003年10月,“雁洋公社”音乐酒吧开业了!从此,这个以“岁月如歌,青春如梦,人生如戏,不忘初心”为主题的音乐酒吧,成为梅城许多音乐爱好者的一方乐土。
现在来看,音乐酒吧非常普遍。但在17年前的梅城还颇为鲜见。“雁洋公社”不仅成为大众休闲消遣的好去处,更是那些年轻音乐发烧友“小试牛刀”的好平台,他们或练手吉他、手鼓等乐器的表演,或带着自己的原创作品来演唱。李新艳凭着丰富的音乐阅历,成为乐友们尊敬的“艳哥”。
当时还是嘉应学院大二学生的五华“细哥”邓定猛听说“雁洋公社”后,常常过来向艳哥请教,有时也会上台帮忙伴奏。几年下来,邓定猛的吉他技巧得到很好的提升。毕业后他在东莞工作,还与朋友合开了一家音乐培训机构。“客语三杰”之一、客家原创音乐人曾辉彬也曾是“雁洋公社”的常客。那时,他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干劲十足,创作了许多客语歌曲,“雁洋公社”便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平台。说起“雁洋公社”,曾辉彬表示很感激李新艳提供的音乐平台。“艳哥为人随和,虽比自己大了一轮,但大家因音乐走在一起,也像兄弟一样相处。”
热爱音乐的人不孤单
“雁洋公社”已走过将近18年的风风雨雨,依然门庭若市不减当年。记者来到酒吧现场,想象中的画风应该是——乐队歌手们披着长发,一身很朋克的摇滚风,各种摇滚乐嗨遍全场。但意外的是,台上的他们身着T恤牛仔裤,一副普通老百姓的脸孔与形象,音乐多是抒情或民谣风。
“50后”的黄宣辉师傅是这里的忠实粉丝,几乎每天都要来打卡,有时工作到晚上十点,也仍要过来坐坐,唱两首歌,“消除一天下来的疲劳或烦恼”,雁洋公社俨然成了他的心情归宿。到了台下,他也常常向李新艳请教,多年下来,他的歌唱水平不断进步,也学到不少乐理知识,开始尝试作词作曲,还交到好些志同道合的朋友。
李新艳对音乐的坚守,感染了其他人,酒吧乐队歌手、吉他手曾德营是其中之一。曾德营高中毕业后,凭着一技之长,前来雁洋公社担任一名吉他手,跟着李新艳学习,切磋琴艺,探讨如何更好地为不同唱者不同音高伴奏等,技术不断得到提升。如今,他在酒吧工作已近十年。“艳哥可以说是我的老师,我像敬重父辈那样去敬重他,而平时更多的是像朋友或搭档一样相处。”曾德营坦言道,他在艳哥身上学到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据了解,在“雁洋公社”,几乎没有因贪杯打架闹事的。喝多了的,就乖乖地请代驾回家睡觉去。诚信经营,正气而纯粹的风格,也是“雁洋公社”一直备受音乐爱好者青睐的重要原因。
访谈中,关于音乐的故事,李新艳娓娓道来,不张扬、不浮夸,许是经过岁月的积淀而练就的这种内敛的性格,或是心中有信仰的人愈加看淡名利场。谈到音乐与传承,说起他儿子李江,李新艳眼里满是欣慰与自豪。李江在香港读完商业英语硕士后,留在当地工作。在他追求音乐的潜移默化中,儿子也很热爱唱歌,擅长打鼓,生活很充实。这点,像极了自己当年受父亲唱歌吹箫影响的样子。
在李新艳看来,热爱音乐的人永远都不孤单。
新闻推荐
(网络图片)影视业遭遇疫情冲击的同时,电商直播带货正在红火发展。当下顶流网红直播间成为明星带货宣传的“通告间”,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