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红
《三叉戟》剧照作为中国鲜少包揽过华表奖、金鸡奖、金马奖的女演员,陶红在戏外似乎过于低调。自上世纪90年代出道至今,陶红出演过六十余部作品,从乡村女教师、服装设计师、女侠、贵妃、清末格格,到风情万种的老板娘、淳朴的藏族女孩,才艺出众的京剧名伶,没有任何一个模板可以概括陶红的影视形象。
此次在电视剧《三叉戟》中,陶红再次突破坚毅多面化的女性人物,饰演了泼辣强势、驭夫有术的社区居委会主任张华。陶红用表演诠释着这个平凡警嫂的复杂和多面。而对于观众在角色之外是否记得陶红,她从不担忧,“演员是我一生要做的职业,所以我不慌。即便我为了等好的角色几年不拍戏,我还是演员。”
剧中“怼”陈建斌三页台词
《三叉戟》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男人戏”,而陶红饰演的张华却不甘于做“背后的女人”。剧中她的丈夫崔铁军(陈建斌饰)是一个在外面充满智慧、呼风唤雨的老警察,但一回到家却“俯首称臣”,变成永远老婆说了算的“妻管严”。而正是这样一个霸道强势,甚至有些泼辣刁蛮的女人,吸引了生活中完全不会吵架,甚至有些慢热的陶红。演戏三十余年,陶红塑造了太多温婉坚毅,风情万种的女性角色。张华的“接地气”让她耳目一新,甚至演这个角色时也享受了一把“老公”“儿子”都宠着的优越。但更吸引陶红的,是张华雷厉风行背后的自立自强,“她是军人出身,面对永远在出任务的丈夫,换电灯泡、修水管都要自己来,连生孩子的时候,都是隔壁邻居拿板车推她去医院的。这也是为什么她必须独当一面。”
剧中,张华有大量“教育”崔铁军的戏份,发现丈夫背着自己竞聘探长,她硬生生“怼”了陈建斌三页纸的台词,“我都觉得我真是话痨。”而生活中的陶红与张华完全相反。她的强势全部在工作当中,一旦回到家便随遇而安,不爱操心家里的事,也不愿去强迫别人,“生活中我能少说话就少说话,心照不宣。我也不会给自己很多压力。顺势而为,你可能会更自由。”
二十岁就开始演四十岁
陶红说,现在的市场喜欢以颜值论演员,而这在当年被叫作“花瓶”,是演员最摒弃的。一旦被贴上这个标签,就会自认为没有资格成为演员。
1986年,17岁的陶红从宁夏艺术学校毕业,被分配到宁夏歌舞团做舞蹈演员,曾四处走穴给歌星伴舞。两年后,她被西安电影制片厂选中拍摄了人生第一部电视剧《乘务员》,此后接连拍摄了电视剧《三寸金莲》《封神榜》。
猝不及防地从舞台迈入片场,陶红感到十分慌张。关于表演,她还有太多搞不明白的东西,她渴望更专业地理解演戏是怎么回事。那个年代,片场的前辈大多会发自内心地培养新人,时任北京电影学院老师的唐远之便建议陶红,不要浪费这么好的先天条件,一定要报考专业院校。“我当时只知道有电影学院,中戏都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但她还是决定从宁夏前往北京赴考,20岁时成了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本科班的学生。
1992年,陶红参演了电视剧《东方商人》,把19世纪末忍辱负重的女人冬梅,从青年到中年的每个阶段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而那一年陶红只有23岁。大学时,陶红曾对具有年龄跨度的角色十分偏好。在《运河人家》中,25岁的陶红不仅与43岁的濮存昕饰演夫妻,还要从16岁演到50多岁。结局时饰演她孩子的演员都已经16岁了。
随着心情过另一种生活
近些年,陶红出现在荧屏的频率低了很多。《三叉戟》之前三四年,陶红参演的作品屈指可数。“遇见好剧本的机会确实比之前少了。”她不想苍白地接演一个没有内容的人物,甚至有些剧本都捋不顺角色的来龙去脉,“演员首先要爱这个角色,而且我要知道她在干什么,才能二度创作。你一旦打上问号,拍了一定会后悔。”
陶红从不担心外界的遗忘。演员是一生的职业,她需要在认知体系中确定基准——角色第一位,戏比天大。这是她上学第一天就明白的事,“我几年不拍戏,我还是演员。演好的角色,是我作为演员一直信奉的。”因此2007年她遇到职业瓶颈后,蛰伏三年没有接演新作。直到2010年,她摇身一变,以监制、主演的身份,将自己创立电影工作室后首部转型幕后的电影《米香》带到金马奖的舞台。
《米香》是一部文艺电影,讲述了一个被丈夫虐待并抛弃的四川女人米香,有意嫁给矿工,当矿工在矿难中出事后,继而拿到巨额赔偿金的故事。
如今的陶红失了些年轻时的自我较劲,多了随遇而安的从容。没有好的剧本,就过另一种脱离娱乐圈的生活,不再每天从一个组到另一个组,奔波在焦虑和套路之中,而是每天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喝茶、看书,在咖啡厅放空,和家人一起旅行,去海边晒太阳,偶尔喝一点红酒。“我演得少并不是退出,而是任性一下,随着自己的心情过另一种生活。只有这样,你回到镜头前,才是最有能量的自己。”
文/图宗禾
新闻推荐
最近两三年,潘粤明是中年演员喜迎事业第二春的佼佼者。《白夜追凶》和《鬼吹灯》系列,都证明他的眼光不俗和演技老辣。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