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英
连续的高温预警让人不时感到窒息。在这个热气腾腾的夏天里,人们莫不向往 “WIFI、空调和西瓜”的宅生活。与阅读相伴,宅得更有意义。
《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宫崎骏和他的世界》《枕边书》《教养的迷思》《沥川往事》,这其中的每一本都能颠覆你的想像,让人沉浸其中,乐不思“暑”。
《你的好心看起来像个坏主意》
和坏主意
不一样的好心
“好心”VS“坏主意”,是不是很熟悉的梗?
“为了你好”就是一个扎实的“好心”,但这个“好心”很有可能抹杀一个人的好奇心、创造力,“好心”有时就是一个“坏主意”。人们开始提防这样的“好心”,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们了另外一个版本。
有人说,童话都是写来骗小孩子的。那是你误解了童话,尤其是这本,它是我国著名散文家周晓枫的一部力作,她用美妙的文字、温暖的语言讲述诱人的故事,它能让你哭、让你笑、更让你陷入沉思。
主人公小安因为失去兔子阿塔而立志长大以后要当一名兽医,最终,他如愿以偿,来到动物园,照顾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失去父母的动物宝宝。期间,他结识了长臂猿哎哟喂、袋熊牙牙、马屁精领狐猴、细尾獴警铃、小笨鸟,还有黑闪电乌鸦组合,他给小动物们看病,在小动物们最痛苦的时候照顾它们,可是小动物们并不能理解他,反给他制造各种麻烦,并给他起名叫“大魔头”。小安每天要与小动物们斗智斗勇。最终它们理解了小安。
最初,我对上述简介很是不满,它完全没有神秘感,哪里还具备吸引力?但翻开它后却是欲罢不能。周晓枫用诗一般节奏的文字,将孩子的目光紧紧锁在故事中,将大人的心慢慢带回到童心世界,冷不丁还戳你一下,让你内心中最柔软的地方感到酸楚。即便所有的文字看上去都是描写误会、猜忌等坏主意,却仍然掩盖不住那颗温暖的好心。
这是一本有着治愈功效的好书。看过后你才知道,尽管人类的语言是相通的,但他们之间依然会产生矛盾,甚至常常是“你的好心看起来就像个坏主意”。但没有关系,耐心点,再耐心点,你会发现这个好心和坏主意是不一样的。这本内涵丰富的书,在潜移默化中告诉我们如何与人沟通,并通过动物和人类的沟通,折射出中国孩子成长中普遍存在的师生关系、亲子关系之间的沟通问题。
《宫崎骏和他的世界》
东方动画
温暖世界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看过宫崎骏动画的人,一种是将要看宫崎骏动画的人。这种说法尽管有些霸道,但足以看出宫崎骏动画在全球的影响力。无论你是否看过,都能从这本书中获知,他的动画电影能让你从童年一直幸福到青少年,甚至人到中年,仍能从他的电影世界里体会到不一样的人生感悟。
我不算是“宫迷”,但也看过大部分宫崎骏动画作品。心情欢愉时看它,心里会更加甜蜜;心情沮丧时看,心情会立刻好转。为什么会如此神奇?《宫崎骏和他的世界》给出了答案。
这本书采用的是裸脊锁线的装帧方式,可以摊开成180度,保证了跨页画幅的完整展示。书中内含大量插画,都是电影中的经典画面和角色,再加上专业人士的解读,你会对宫崎骏及其作品和作品所诞生的时代背景、思想背景获得更多不同视角、不同维度的认识。
就像《千与千寻》《萤火虫之墓》,每一部我都看了至少三遍,但好像每一次都有不同的理解与感触。《千与千寻》里的无脸男与猪,到底象征着什么?不同年龄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与收获。而《萤火虫之墓》里兄妹二人的悲惨命运,我是看一遍哭一次,哭一次就痛恨一次战争,同时更珍惜和平的时光。
在美国皮克斯、迪斯尼等电影厂家不断升级展示炫酷的3D作品之时,宫崎骏,这位动画世界的传奇,奥斯卡金奖和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则用神奇、瑰丽的东方动画温暖着这个世界。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书中提到的吉卜力美术馆,它由宫崎骏本人设计,处处充满梦幻和童趣的色彩,宛如宫崎骏动画的立体再现,参观者就像游离在宫崎骏的瑰丽动画和现实生活之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完全释放自我,继而流连忘返。
《枕边书》
伴你开启一夜好梦
这个带着十足文艺气息的书名,是不是一下子就吸引了你?我就是因这书名而读的。但我不得不说,此书的确是一本适合放在枕边、临睡前翻上几页的书。
它其实是一本访谈专栏合集,每一篇由若干个面向作家或名人的问题组成,篇幅不长。书中的65位作家与名人(几乎都是欧美国家的)分享着自己的童年启蒙、现在的枕边书、阅读习惯、推荐书目、阅读趣味等。正因为是由专栏组成的内容,文章对问题不会有深入的探究,仅仅是让被采访者给出自己感兴趣的书本和作者。这本书看起来挺厚实,其实内文短小精悍,问答简明扼要。它给读者的体会是:这些名人的成就或多或少得益于一生不停地阅读。
访谈中的很多问题都很有意思。比如:你会给总统推荐什么书?最近床头柜放的是什么书?讨厌什么书?从未读完的书是什么?作家的回答可谓千奇百怪,但个个都很幽默,当然,有的欧美式幽默不一定马上奏效,你可能得细细琢磨一番,然后会心一笑。
这些名人中的大部分我都不认识,但写了《哈里·波特》的J.K.罗琳、《追风筝的人》作者胡赛尼、《达·芬奇密码》作者丹·布朗、《绝命毒师》“老白”,还有施瓦辛格,我是知道的。这本书好像让我窥探到他们的内心世界,满足了我的好奇,有时就像是看他们参加《吐槽大会》:天呐,某某经典到底想说什么,之前打算不读完前100页不刮胡子不洗澡,但我在那之前我肯定已经臭掉了……哈哈,这种想法是不是你也有过呢?
阅读是很个人的事,有人喜欢经典,有人喜欢畅销,但无论如何,读书在今天看来都是成本极低的一种个人投资,精准的语言和措辞大多靠长久的阅读积累得来。因此,这本书也可以作为书单来读,但缺点是因为涉及到的多是欧美作家与名人,其中推荐的书有些并不熟悉,但无论如何,有几本必须种草——《旧地重游》《狼厅》《金翅雀》《犹太警察工会》《七重山》。
《教养的迷思》
子不教未必父之过
这是一本1995年出版的旧书,但放在现在,它的观点依旧会让你大跌眼镜。
“父母的教养方式,能否决定孩子的人格发展?”《教养的迷思》说:不能!这个结论是不是很反常识,很离经叛道?
我们自小就知道,“子不教,父之过”,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出现问题,一定是父母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这是真的吗?而此书的作者朱迪斯·哈里斯直言不讳地说:不是。
为什么?
作者研究发现:同一屋檐下长大的孩子并不会更相似;人在不同社会情境中会有不同的行为;教养方式是文化产物,而不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中的接力棒。既然是这样,那影响一个孩子成长的是什么?第一是基因;第二是环境;第三是群体。
看到这里,为人父母的我们是不是长舒一口气然后更加恐慌,辛苦研究育儿之道,到头来没啥用,因为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基因,更无法将出生的孩子再送回去,怎么办?
莫慌,作者给出了建议:一是选择好孩子的同辈,这样看来,“孟母三迁”还是很有道理的;二是自尊是父母给予孩子最宝贵的礼物,比如不要给他起奇怪的名字,不要穿奇装异服,尽量让他的外表看起来正常、有吸引力;三是亲子关系是相互的,孩子小的时候你对他好,你老的时候他才会对你好;四是意识到人类演化历史的重要性,意思是说做父母是件快乐的事,如果你不快乐,说明你做得太过头了。
这些干货都是我从书中拎出来的,如果想要真正理解,还是得回到书中去。作为孩子,他们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尽快融入集体,其实大人又何尝不是如此?父母看到孩子慢慢长大,慢慢疏远自己,内心难以接受,但请你千万要记住:孩子的未来不取决于父母有多爱他,而取决于他们与集体和谐相处的程度,毕竟他们要和同辈人一起生活一辈子,而不是父母。
《沥川往事》
学会独处 收获爱情
我已经过了看言情小说的年纪,少女时代的我曾为琼瑶笔下的男女主角不知流过多少眼泪,而如今看什么,我都会一笑了之。未曾想,这本《沥川往事》还是让我内心挣扎了许久,作者施定柔不愧为畅销书作家,一句“爱你,是这故事的开始,也是这故事的结局……”就把爱给讲完了,厉害!
之所以会选择看《沥川往事》,还是因为饰演《遇见王沥川》里男主角高以翔去世了,高大帅气的他因过劳死之说引发朋友圈的热议,也让这本原著火了起来。我很喜欢女主角——谢小秋,她坚定、真诚、勇敢、乐观、阳光,爱得执着又专注,“我的爱与你无关,无怨无悔,我就是爱你,不管是否得到你的回复,我依然爱你”……回过头来想想也挺可怕,如果对方不爱你,这样的执着是不是也挺吓人?
喜欢这部小说的人没有不喜欢仙品——王沥川的。“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王沥川可以说是女性“梦中情人”的范本,这也印证了书封面的那一句:爱情总是干渴的,除非你也能遇到一个叫王沥川的男人。
完美的王沥川是这样的:首先,他高大英俊、多金能干但缺乏侵略性,他少了一条腿;其次,他情商高、懂得体贴女人;再者,他还是精神导师。这是施定柔笔下男性的完美,但女主谢小秋也是在具备了自我独立的资质后才遇到了王沥川。
爱上一个人往往只需要一分钟,而忘记一个人,我们可能要花上一生的时间。《沥川往事》让你重温爱情的同时,告诉你没有自我的爱情终究是不可靠的。
新闻推荐
线下线上并行举办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7月25日起举办 为期9天
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海报。(资料图片)新华社上海7月17日电第23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将于7月25日至8月2日在上海举办。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