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湘红 实习生 游可菁 文/摄
与成年人不同,现在的年轻人阅读的种类更趋繁多,读书地点也不拘一格,咖啡厅商店里地铁上都能阅读,采用电子方式阅读的人也更多。家长们总责怪孩子不喜欢看书,但实际上他们阅读的时间并不少,只是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阅读。
随着秦昊主演的高分网剧《隐秘的角落》的大火,原著《坏小孩》也掀起了新一波推理小说热潮。今天就来聊一聊现代年轻人的阅读新风尚。
一说到90后和00后,大人们就开始追忆往昔岁月:“想当年我们好勤奋好努力,悬梁刺股,囊萤映雪……”。但实际上,在他们不知道的角落里,青少年早就升级成为新一代的“读书王”。
电子阅读受年轻人青睐
买书一时爽,看书没时间。整天忙忙碌碌的成年人们,在阅读上的时间远少于年轻人。调查显示,2019年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5本,未成年人的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10.36本,电子书人均2.84本,相比之下,青少年除了学业,也不忘阅读。喜欢在线上阅读的大部分是年轻人,其中18岁以下人群占了24.5%,18-25岁人群占38.4%,意味着90后和00后已经占领了线上阅读的半壁江山。没错,在大人纠结眼前的苟且还是诗和远方的时候,小年轻们已经进入一个奇妙变幻的书中世界了。
小荣是一个大三学生,她表示,现在她已经很少买纸质书了,更多时间都是用电子阅读或者Kindle阅读,她觉得这样更加方便,而且一屏打开可以阅万卷,可以看更多的书。她认为纸质书和电子阅读各有优势,纸质书会让她更有看书的感觉,有条件的话也会选择纸质书去进行阅读,电子阅读相对来说优势在于选择更多,种类齐全,更受年轻人青睐。小荣还推荐了几个电子阅读的app,例如藏书馆等。
碎片化阅读成主流
在当今这个信息高速流通的时代,无论是微博或是公众号平台,信息更迭速度之迅猛,绝非以前所能企及。信息量的加大使得人们的时间更加碎片化,这是一个必然趋势。在高节奏的时代,完全舍弃碎片化阅读,只采用深度阅读的方式必然不太现实,将碎片化阅读与深度阅读合理地相结合才是效率最高的阅读方式。当然,如今碎片化阅读也深受年轻人的青睐。据调查报告显示,年轻人读书的风水宝地,不是图书馆,不是书店,而是床上。晚上10点是阅读高峰期,阅读时间占比是5.8%。另外,一天的碎片化时间,都要争分夺秒,在这点上,需要上班的大人们和孩子们的选择都出奇的一致。属于休息间隙的午间12点是另一个阅读高峰期,占比是5.37%。
据高中生小丽描述,每天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中,只能抽空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阅读,因为已经很难有一大段时间用来专注阅读,午休,下课或者睡觉前,都是她的阅读时间,小丽说,这样的短暂阅读能给她带来放松感,而且碎片化的阅读便于浏览与积累,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她的知识面,而且她表示阅读关于学科的课外书更有利于加强她对知识的理解,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小丽认为,将碎片化知识整理成体系,从而进行系统化学习,也不失为一种高效率的学习方式。
碎片化阅读不仅受学生青睐,成年人也开始采取这种方式阅读。小陈作为一名上班族,他目前大部分时间也是偏向于碎片化阅读,例如上下班在地铁上,或者午睡前。他认为阅读在一定程度上能让他注意力集中,带来精神上的放松,从而得到工作压力的释放。他平日里更倾向于阅读哲学类的书,这类书更能给他带来人生的启发,在迷茫时带给他启迪。
年轻人阅读种类日趋多样
随着可阅读对象的扩展,人们可选择的阅读种类也越来越多。有相关数据表明,大部分18-30岁的男性阅读者更喜欢武侠玄幻小说或侦探推理类小说,在小说里满足他们的武侠梦或者对世界的探索,而年轻女性更喜欢一些都市言情小说或者青春文学类。近年来,东野圭吾的侦探推理类小说深受年轻人们的欢迎,像脍炙人口的《解忧杂货店》、《白夜行》等,另外,不得不提这几年大火的《十宗罪》、《鬼吹灯》、《三体》等,这些书籍深受年轻读者的喜爱。近日因网剧《隐秘的角落》而卖脱销的原著《坏小孩》,也是一本优秀的推理小说,层层推进,紧扣人心。至于言情小说类和青春文学,改编为电视剧或电影的更受大众欢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何以笙箫默》、《杉杉来了》、《你和我的倾城时光》、《夏至未至》等这些作为青春校园文学的畅销作品,都给青少年留下深刻的印象。采访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表示喜欢心理学类或国外小说,在读的大二学生小宁表示近期在读《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他认为这是一本用独特视角让人们了解到疯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内心世界的书。他还介绍了一本他喜欢的国外热门小说《摆渡人》,从这本书中他洞悉到人性的温情,领悟亲情,爱情和友情的幸福向往。他的阅读爱好在年轻人中有一定代表性。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孙少龙)记者14日从中国残联了解到,残疾人题材电影《梦想森林》日前举办了线上启动仪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