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业内人士出席开幕论坛
黄渤、贾樟柯、文牧野(左起)出席创作者论坛
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
光影之行,始于足下。2020年上海国际电影节于7月25日正式开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球众多电影节或取消、或延迟。在2月的柏林电影节过去半年之后,上海电影节成为全球首个顺利举行的国际A类电影节;这也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举办的首个重大国际性影视节庆活动。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顺利举行,对国内外电影行业而言都是一个暖心的好消息。
在今年这个特殊的背景下,“疫情”成为本届上影节绕不开的话题。本届上影节首场活动是“全面奔小康,筑梦新时代”中国电影产业高峰论坛,多位行业人士分享了对电影业未来发展的看法。
疫情成为电影业的“冷静期”
自从2003年全面推进产业化进程以来,中国电影经历了高速发展的十几年。2002年的全国票房还不足10亿元,2019年已经突破600亿元。《2019-2020中国影视行业报告》显示,假设没有疫情,2020年国内院线电影票房将保持约4.4%的增速,整体票房可达671亿元人民币;受疫情影响,2020年整体票房损失估计近500亿元。
疫情一方面对电影业造成重创,另一方面也给予了电影业难得的冷静期。不少企业趁此机会调整业务,烧钱和赶工的项目少了。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谈到,光线传媒在疫情期间重新梳理了手头上的六七十个项目,全面提高标准:“疫情带来了市场的变化,我们需要重新适应。我们会思考,以前那么大的成本现在还是否必要?现在主要提高了剧本的标准,要重新打磨,有些拍完的片子现在也重新进行剪辑。”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也透露,在过去三个月,腾讯加紧整合内部资源,未来腾讯影业将与上游的阅文、腾讯动漫、新丽传媒,下游的猫眼形成更紧密的合作。
疫情带来自然淘汰,存活下来的将是优质内容。多家影业加大了招兵买马的力度,王长田透露:“光线传媒在疫情期间有多项举措,稳定队伍保持信心,我们从2月17日在保证防疫安全的情况下全员上班,这个期间没有裁员,没有减薪,今年要继续招聘50多个应届毕业生,同时继续签约了一批编剧。”腾讯影业也加大了对行业优秀的制片人、编剧包括制作环节的各个环节优秀人才的招募力度。
当务之急是回复电影创作
从1月24日全国影院停业到7月20日有序复工,中国观众前所未有地经历了178天没有电影院的日子。如何才能加快影院复工速度,推动影院尽快回归正轨?阿里影业总裁李捷坦言:“复工过程中面临着双向挑战:一个挑战是观众入场的信心,另外一个挑战是影院开场的速度。观众有信心进电影院,我们的影院从业者才愿意开更多的场次。”
目前,随着复工影院数量增多,票房也稳步上升。影院复工的首个周五(7月24日),单日票房已经接近2000万元。在李捷看来,未来两周非常关键:“这两个周末如果能有更多观众入场,我有信心票房能恢复到正常2/3的水平。”他还认为,国庆档是复苏票房的重要节点:“像中影牵头的《我和我的家乡》《一点就到家》以及《悬崖之上》这几个新片,我认为能够正式完成整个票房市场的复苏。”
中影、上影、阿里、腾讯、光线、博纳等多家影业都有正在筹备和准备开机的项目,但博纳影业集团总裁于冬表示:“我们目前的片源大概有四五百部,可以支撑到明年三四月份;明年暑假档可能有一批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献礼片出来,但接下来的档期是比较空的。”他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恢复电影创作:“目前在横店开机的电影剧组大多是(拍摄周期)10天左右的网络电影,真正院线大电影的开机量仍然很低。(恢复电影创作)不光是资金的问题,也可能是信心的问题。电影毕竟不是生产线,而是艺术创作,我们要给创作者更多支持和鼓励;观众经历了这场疫情,也需要电影提供心灵的抚慰。”他认为,如今正是电影行业的好机会:“观众对好电影有期待,他们愿意买票。触底反弹之后,我们需要更多好片进入市场,把观众吸引回来。”
电影院与流媒体融合共生
腾讯集团副总裁程武在论坛中提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疫情期间,观众的观影数量不降反升:“豆瓣做过一个调查,疫情期间,约511万观众一共看了1.2万部的影视作品,平均人均23.4部,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4%。”而根据猫眼研究院在5月发布的指数,88%观众期待电影院能够早日开门。
电影院和流媒体“相爱相杀”已久,但这次疫情似乎让观众意识到电影院的独特性。电影院所具备的社交属性、沉浸式体验、仪式感等元素,目前仍然是流媒体难以代替的。论坛上,不少嘉宾都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实体影院和流媒体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反而可以融合共生。阿里影业总裁李捷认为,网络电影和院线电影不过是发行方式的不同:“做剧本和谈故事时千万不要想是上院线还是上网络,做出来之后再讨论成本结构、发行方向。”
在李捷看来,日渐普及的短视频才是电影的真正对手:“观众会越来越习惯短的、直接的东西,没有任何剧情设计;但电影是要有故事、有剧情、有表演的。这种观看习惯被建立起来的话,那是很可怕的。”他希望,孩子们一年里能够在电影院里看四部长片,或者到剧场看演出,“放下手机,进行身体‘阅读’”。他透露,明年淘票票将举行一个电影粉丝嘉年华,把孩子们请到上海来亲自接触电影的拍摄过程,培养他们对电影的兴趣。
疫情挡不住“重逢”的脚步
羊城晚报记者胡广欣
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重逢”为主题,希望久别银幕的观众能走进影院与电影“重逢”。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今年上影节举办形式调整为线上线下并举。
大师班能在网上收看
往年在上影节举行期间,全球电影人齐聚上海,金爵奖颁奖礼更是星光熠熠。不过,今年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本届上影节取消了金爵盛典暨红毯、金爵奖颁奖暨红毯等活动,取消了金爵奖、亚洲新人奖评选,用公布“官方入选片”的方式体现一年来中外电影人的优秀成果。
虽然海外嘉宾无法亲临上海,但今年大师班论坛的阵容同样鼎盛:贾樟柯、詹姆士·沙姆斯、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河濑直美、拉夫·迪亚兹、丹尼斯·维伦纽瓦、是枝裕和七位风格不同的电影大师将担任主讲。今年,包括大师班在内的所有金爵电影论坛都将在线上播出,网络打破了地域的限制,更多影迷和业内人士足不出户就能参与上影节。
影院、露天、线上并举
本届电影的影院展映影片为320多部,其中世界首映、国际首映、亚洲首映和中国首映片为232部,共分成36个大小单元,在全市29家指定影院展映。
影迷最关心的展映部分,以影院展映、露天展映和线上展映三大形式举行。基于防疫需求,今年的影院展映需要遵循上座率控制在30%之内等要求,由于电影票供不应求,目前电影节还在设法与国内外影片方洽谈,争取多安排加映场次;线上展映将在咪咕、百事通等平台展开。其中,从7月25日0时起,咪咕视频开启永不落幕的“云上影院”,通过24小时轮播的方式,为用户送上百部历届经典佳片。
露天展映是今年的新尝试。从7月25日起,上海七个商圈、浦东30多个社区设置了放映点。放映片单包括《唐人街探案》《我不是药神》《绿皮书》《海街日记》等国内外热门影片。
新增“人类启示录”单元
针对全球爆发的新冠疫情,上海国际电影节特别策划了“人类启示录”主题单元,通过五部风格迥异但充满深思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思考生命的意义。五部电影包括:电影大师戈达尔“不予置评”的社会主义影像论文《电影社会主义》,好莱坞巨星布拉德·皮特勇闯人间地狱的《僵尸世界大战》,巴西电影大师费尔南多·梅里尔斯执导、聚焦第三世界卫生状况的《不朽的园丁》,改编自“星云奖”科幻短篇小说《你一生的故事》、由加拿大电影大师丹尼斯·维伦纽瓦执导的科幻片《降临》,以及改编自手冢治虫科幻漫画的动画片《大都会》。
新闻推荐
首映:7月31日改编自全球知名游戏的好莱坞真人动画电影《刺猬索尼克》正式定档7月31日上映,音速小子携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