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噜噜
2021年5月22日
上午窝在自习室,戴着耳机看完了桥本爱主演的《小森林》。其实很早之前就对这部电影留存着浅淡的印象——舌尖上的日本。
因为上星期Mat老师在人类学课程上讲到“内卷”时,提到了这部曾经感动许多人的电影,我决定“二刷”。
市子与母亲住在日本东北部一座名叫“小森”的村庄。心灵手巧的母亲总能像魔法师一样,将看起来朴素无奇的瓜果蔬菜变成令人食指大动的珍馐美味——从包裹着圣诞色(红/绿/白)的奶油蛋糕,到质地绵柔的糖煮板栗,从凉凉的通草果,到香味浓郁的核桃饭……母亲在某一天忽然毫无征兆地离开了,杳无音讯,仍在上高中的市子不得不独自打工挣钱,操持农事。
忙碌之余,她想方设法还原母亲做过的那些料理,因为上面有母亲的味道——这既是对母亲的思念,也是市子通过食物探索人生的开始。随着时间流逝,市子渐渐醉心于寻找专属于自己的味道,搭配食材逐渐得心应手,对食物口感的把控也愈发炉火纯青。
看着市子在覆满雪霜、灯火通明的小木屋里沏一壶热茶,翻几页书卷,切一块脆皮土豆面包,我感觉自己瞬间被治愈,只感到一片发自灵魂深处的宁和。我终于明白,食物是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最好礼物,人类能通过烹饪、享用食物与大自然对话。没有这种对话,人与自然就都失去了灵性。合上电脑屏幕的那一刻,心中忽然窜起一朵小火苗——好久没在厨房感受过生冷食材的质地了,今天的晚餐何不交给我呢?马上在家庭群留言,可以想象,老爸老妈的惊喜不用过多描述。
在B站火速搜索了一份“培根奶油意面”的教程,匆匆把需要的食材记下来,风风火火拎起书包跑出自习室,朝着最近的商场“百米冲刺”。培根的配料表不尽如人意,看到“味精”“卡拉胶”“食用香精”几个字,我就条件反射般果断放了下来。这是多年来妈妈买菜时有意无意传递给我的理念——任何食物都不需要太多添加剂,最好是原味。我站在货架之间,抚了抚下巴,然后决定做一道有自己独特风味的意面。酷爱澳洲西冷牛肉的我直奔冷柜,迅速挑好了一盒上脑肉和两盒意面,然后打车回家。
在闷热不透风的厨房里,我一边对着手机屏幕看教程,一边捣鼓买回来的食材,好像置身于市子的“小森”村。两颗分离了蛋清的蛋黄与帕马森芝士、稀奶油充分混合;牛肉切小块与蒜粒爆炒后浸入剩余的奶油;意粉加适量海盐煮至松软后捞起冷却;清理锅底后将三者充分混合搅拌,同时加入胡椒粉调味……
看到老爸老妈突发奇想搭配着前几天买的酸奶埋头大吃我做的意面,我的快乐有些掩饰不住,那种感觉与市子在料理中触摸到某种生命的律动差不多吧。
下午看到手机上满屏幕都是追念袁隆平的文字和影像,我忽然对几乎所有的食物都生出一种敬意。因为它们就是进入我们体内、成为我们生命一部分的“自然”,我们都是自然之子。袁隆平,拓展了我们所依赖的“自然”的胸怀和度量,使我们生活得更从容、更有安全感。我们追念他,就像追念一个像普罗米修斯盗取火种那样、从自然界中引取“稻种”的人,而这个“稻种”的神奇配方,原本只掌握在诸神手中。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电(记者董瑞丰)“奋斗者”号从万米海底上浮,有什么“秘密武器”?通过虚拟画面,如何隔空操控机械臂做出一样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