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市麻章第二小学的一些学生家长最近遇到一件事情,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在家长群里发了一则《社会捐赠倡议书》,还有一条关于号召家长捐赠物资的通知,以“接龙”的形式呼吁学生家长为学校捐赠口罩等防疫物资。有家长认为,在家长群内公开接龙捐赠物资不妥。校方一位教师回应称,并非强制捐赠。(4月20日澎湃新闻)
在全国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之后,湛江教育部门根据上级指示,全力做好复课准备。因疫情防控需要,防疫物资必不可少,然而,这些本该由学校准备的物资却被麻章第二小学“念歪了经”。学校假借教育局行政命令的名义,让班主任在家长群里发倡仪书和捐赠通知,并采取“接龙”方式在群里反复刷屏,因而引起家长不满。
捐赠要有能力,也要自愿。每个家庭经济状况都有好有坏,有的家庭对捐赠压力不大,有的家庭对哪怕捐赠20只口罩都捉襟见肘。在家长群里一接龙,家长的面子挂不住了,再不情愿也得打肿脸充胖子,不然的话孩子有可能暗地里就会受到排挤。
捐赠活动彰显人间大受,本来是件好事,对社会公益和孩子的成长都有积极意义,但因变相捐赠让捐赠变了味、走了调,不仅会严重破坏教育公平、损害普通学生享受优质教育的权益、加重老百姓教育投入的负担,还会影响区域教育的生态平衡,更不利于家校关系的融合,因此,切不能让这种变相捐赠影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点评:高飞
漫画:赵耀中
新闻推荐
植秀成(右二)宣传推广“南夏番薯”,致力于扶贫产品品牌化经营。(资料图)本报记者赖寒霜通讯员谢旭峰张锦纯在疫情防控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