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新华社
羊城晚报记者 张爱丽
在相关政府部门监管大棒的搅动下,一些“僵尸车企”被打回原形。近日,中机车辆技术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机中心”)发布“关于拟暂停部分企业《公告》的通知”,包括东风(十堰)特种商用车、上海中集、连云港五洲在内的34家车企(含摩托车企业)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汽车行业建立落后企业退出机制后第二批特别公示的企业,也意味着这34家企业或将退出市场。
换个壳再战江湖行不通了
根据中机中心的解释,这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的第2批名单,总计92家汽车企业。经过两年的整改期后,58家企业通过考核。特别公示期满后,这34家企业如果仍未申请准入条件考核或考核不合格,企业名单将上报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就是说,工业和信息化部很可能会强制撤销这些汽车企业的生产资质。
根据通知,上述34家未达标企业中,有客车企业4家、摩托车企业9家、特种车及其他组别4家,专用车和改装厂组别17家。其中,不乏一些较为知名的企业。例如:东风(十堰)特种商用车产品覆盖全系列重、中、轻、微型载货车、专用车、特种车、客车以及汽车动力零部件。
据了解,工信部的这份《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2批)公告》发布于2015年12月。此后的3个月,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第281批)》目录,直接撤销13家乘用车企业的生产资质。这份名单包括双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庆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江淮安驰汽车有限公司等,都已于2017年1月1日起停止了销售乘用车。
这也再次表明,这些经营情况不好、生产甚至断断续续的“僵尸车企”,需要直接告别市场,没有办法通过重组、并购等方式卖个好价格,换个壳再战江湖。这对于汽车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是个利好。
汽车兼并重组浪潮或到来
事实上,早在2012年7月,工信部就发布了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对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的汽车企业、摩托车生产企业实行为期两年的特别公示管理,公示期满后,如果还达不到合格要求的企业就要退市。
2013年,工信部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首批48家“劝退”车企名单。在这份《特别公示车辆生产企业(第一批)公告》中,包括兰州宇通、云南美的客车、吉林通田、哈尔滨客车厂等。最终,经过两年整顿期之后,有14家车企被暂停车辆生产资质、有12家企业提出准入条件考核申请,并通过考核,恢复受理其新产品申报。
对于建立汽车行业的退出机制,工信部部长苗圩曾指出,此举就是要打破汽车生产企业资质的终身制,建立起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动态管理机制。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汽车产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汽车企业未来五年将迎来兼并重组的高潮。“从世界汽车工业的角度,中国汽车工业的产业集中度还远远没有到合理范围。”业内人士吴钢表示,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汽车企业产业集中度较高,比如美国车企只有两到三家,日本是五到六家,韩国基本就是两家。和国际汽车市场相比,国内汽车市场能够容纳十家左右车企生存,但现在国内的整车生产企业多达180多家,按集团口径统计,也有近80家之多,因此说真正的汽车大的重组和兼并还没到来。
新闻推荐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强调顺应时代潮流,坚持开放共赢 中国将推出扩大开放新的重大举措
4月10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省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