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张艳) 进入6月,去年A股集中出现的“兜底增持”也到了兑现期。然而,信息时报记者注意到,除少数个股外,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兜底增持目前都处于浮亏状态,这也意味着当初喊着让员工“买股票”的大股东们,需要自掏腰包来履行承诺了。
奋达科技是去年6月号召员工增持的其中一员。去年6月2日,奋达科技控股股东、董事长肖奋称,鉴于公司良好的基本面,以及对未来的信心,公司股票价值已经凸显,因此倡议全体员工积极买入奋达科技股票。肖奋表示,凡是6月2日至6月6日期间净买入奋达科技股票且连续持有12个月以上的在职员工,若因增持产生亏损将由肖奋本人予以补偿,收益则归员工个人所有。
最终奋达科技共有211名员工累计买入公司股票159.89万股,成交均价为13.05元。但此次兜底增持后,奋达科技的股价仍是一蹶不振,毫无起色。去年7月13日,肖奋又做出一份“不减持”承诺,承诺在一年内不减持公司股份。在此承诺面前,奋达科技的股价方才在7月下旬迎来一波上涨,但到9月后又一路下滑,直到目前最新报价仅9.11元,较当时员工的增持均价已下跌约30%。若以当前最新报价计算,肖奋此次要补偿员工约628万元。
因兜底增持要履行承诺自掏腰包的远远不止肖奋一人。据信息时报记者统计,去年6月发布兜底增持的20多家上市公司中,目前仅罗牛山、吉艾科技、国恩股份和新莱应材4只股票的兜底增持处于浮盈状态,其余均仍在浮亏中。除奋达科技外,智慧松德股价下跌的幅度最大,跌47.27%,不过当时响应兜底增持的仅12位员工,共计买入3.16万股,增持股份数量较小。因此,若员工此时卖出股票,智慧松德董事长郭景松仅需赔偿19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智慧松德对员工卖出股票的时间也做出了限制。郭景松倡议员工增持股票的时间为去年6月6日至今年6月9日,12个月期满后,参与兜底增持的员工若在今年6月10日至12月9日的6个月内卖出股票则将获得补偿。若员工选择继续持有股票,则需自负盈亏。
新闻推荐
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以财富管理服务见长的绩优个股,正成为市场追捧对象。以去年整体涨幅逾50%的美国中概股为例,财富管理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