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消息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资金面整体宽松,同业存单、同业存款利率下降,货币基金收益出现明显回落。今年初,货基的七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还能维持在4.5%以上,而到了11月中上旬,这一数值已经降至2.69%。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收益水平低于银行三年期定期存款2.75%的利率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11月12日,仅有北信瑞丰现金添利、建信天添益、上银慧盈利等6只(A、C份额分开计算)货币基金的七日年化收益超过4%;普遍来看,货币基金七日年化收益维持在2.5%左右。
对于货币基金收益走低的原因,一位分析师解释称,“一方面,监管层通过定向降准等释放流动性的手段呵护中小企业成长,短期货币市场流动性在央行维稳操作下保持宽裕。另一方面,美债利率大幅上行、通胀持续上升等都会制约货币政策放松,且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总量放松更重要,央行的利率政策可能继续保持偏中性。因此,货币市场利率可能还会维持低位,直接导致了货币基金收益率的下降。”
受货币基金收益回落等影响,低风险资金开始寻找其他理财工具,而短债基金和银行短期理财产品重新受到大众关注。
“除了货基就是短债基金和银行理财了。”某理财平台研究员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预计债市慢牛将继续,中短期债券投资价值明显提升。短债基金目前收益较好,且今年以来规模增长迅速,具备不错的流动性,可以作为替代的产品。"
机构分析师也十分看好短债基金,“今年有两波短债的牛市,短债基金的短期业绩出现了收益大幅超越货基的情况,部分货基向短债转移。就短期债券基金来说,由于其久期和投资范围较货币基金更为灵活,收益情况通常会超过货币基金。未来两种产品同样使用净值法计算后,业绩将成为投资者选择的最主要因素。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晓玲实习生孙艺萌导读FF表示,尽管FF出现暂时的现金流困难,但生产、研发、供应链等部门的核心团队仍然在推动FF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