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随着互联网宝宝收益正式跌入“二时代”,是否有更好的现金管理产品用以打理钱袋子,也成为愈来愈多投资者关注的问题。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部分风险不高,且相对灵活的存款产品,如直销银行和民营银行发行的智能存款等值得关注。
那么,目前存款或类存款产品表现如何?其中有哪些风险需要留意?
活期存款有一定流动性风险
“50元起存”、“随存随取、当日起息”“利率最高4.5%”……今年以来,多家互联网银行发行活期存款创新产品,较互联网宝宝更高的收益,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有8家互联网银行在发行此类产品,其中包括民营银行和直销银行。
“这种所谓的活期存款,实际上并不是普通的存款,而是将定期存款的收益权转让的一种产品。”专家表示,投资者将资金存入后,实际上资金进入了三年或五年定期存款的资金池,投资者之所以一买入就能确定利息,是因为提前计算了定期存款到期的利息,而投资者提前支取时,就将此收益权转让给第三方机构,全部资金到期后,银行再将部分定期存款利息分给第三方机构。
专家认为,“银行之所以能给予投资者如此高的利息,是因为发行这种存款产品的主要是互联网银行,以利率水平相对较高的小额借贷为主营业务,所以这种活期存款实际上能让银行锁定定期存款,从而支持贷款的资金。这样高利率的贷款基本可以覆盖定期存款的高息。”
以蓝海银行的“蓝宝宝”为例,其提前支取利率为4.5%;而富民银行的“富民宝”,提前支取利率为4.4%。上述两款产品底层资产均为五年期定期存款。而振兴银行的“振兴存”产品提前支取利率虽为4.15%,但如满期取出,即满120天利率可达5.1%。
但专家表示,这种产品目前处于监管灰色地带,仍没有针对性的法规文件,存在一定的流动性风险。
大额存单三年期利率均值4.155%
受流动性宽松影响,今年以来货币市场利率不断回落,但银行定期存款利率却保持坚挺。
数据显示,10月份银行各期限存款利率均值较9月份略有变化,其中1年及以内短期存款利率略有下降,而2年、3年期限存款利率略有上涨,分别为2.626%和3.298%,为四个月以来的最高值。
专家认为,10月短期存款利率下降,而长期存款利率上调,反映了当月短期资金比较充裕,但还是存在揽储压力,预计11月份银行存款利率仍保持相对稳定状态。
相较于普通定期存款,大额存单表现则更为突出。据统计的35家大额存单利率数据显示,10月大额存单利率均值表现稳定,主要是上调的利率同样集中在2年和3年期限。具体来看,当月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3年期大额存单利率均值分别为1.638%、1.939%、2.268%、3.179%、4.155%。
较高收益下,投资者对大额存单的购买热情也有所提高。“大额存单在今年进一步放开了利率上限,承担着利率市场化的重要角色。在监管对结构性存款进行限制的情况下,大额存单有望承接20万以上的结构性存款的投资需求,成为推动利率双轨制并轨的重要产品。”专家认为。
结构性存款利息与标的物挂钩
随着“假结构性存款”发展得到进一步限制,投资者对“结构性存款”依然保持一定的关注度。
结构性存款是在普通存款的基础上嵌入金融衍生工具,包括但不限于远期、掉期、期权或期货等,将投资收益与利率、汇率、股票价格、商品价格、信用、指数及其他金融类或非金融类标的物挂钩的具有一定风险的金融产品,目的在于使存款人在本金得到保证的基础上获得更高收益。
据不完全统计,上周(11月9日-15日),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为75款,环比增加15款。同时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02%,环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25%。
“结构性存款本质上还是存款,但相比于普通存款,结构性存款的最大特征在于其利息与挂钩标的物的收益表现相关,因而其利息是浮动的,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普益标准研究员陈新春表示。
陈新春认为,结构性存款风险较低,不过由于其收益为一个区间范围,因此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需关注嵌套衍生品的结构以及相关产品过往的业绩表现,进而判断产品收益所落位置是否符合投资者期望。
新闻推荐
央行连续20日暂停逆回购 说明国内流动性比较充裕,明年初或会祭出降准+加息组合拳
【深圳商报/读创讯】(记者吴玉函)央行暂停逆回购已经长达20个工作日。11月22日,央行发布公告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