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海祥) 结构性存款的规模在经历一轮高速增长后开始“退烧”。在资管新规下,作为保本理财的替代品结构性存款产品,在规模上经历在一轮高速增长以后逐渐回稳。分析人士指出,在理财新规之前,“假结构存款”受捧,原因还是在于变相以保本和高息揽储,后续随监管的明确,结构性存款的规模或将趋于稳定。
作为保本理财替代品而爆红
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从今年1月份开始,结构性存款规模持续大幅增长,9月份达到顶峰。10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共98867.96亿元,较9月份减少了2373.94亿元,环比上月下降2.34%,同比去年10月增长43.24%,继8月、9月连续两月突破10万亿规模之后,再次回落至10万亿元以下。
不光是规模缩水,10月份结构性存款产品的发行量也明显下降。据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10月份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为295款,较9月份减少了47款。
2017年11月17日推出的资管新规意见稿明确指出,银行不得开展表内理财,这也意味着保本理财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投资者对保本理财的需求并未下降,为了迎合新规,银行将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当作保本理财的替代品。
记者在市面上发现,不少银行仍然把结构性存款产品作主要的理财产品宣传,其中更是明确写着“100%本金保证”、“保本”等字眼出现。如某股份行结构性存款宣传中就显示,“100%本金保证,期限181天,利率4.45%,1万元起购不限客群”。
关键看衍生品交易资格
央行数据显示,中小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比一直都是最高的,10月份规模为44832.15亿元,占比为45.35%,大型银行的单位结构性存款占比最低,10月份规模为12718.2亿元,占比12.86%。大型银行主要以吸收个人结构性存款为主,中小型银行以吸收单位结构性存款为主。
根据银保监会9月28日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市场前期关注的结构性存款监管进行了明确:商业银行发行结构性存款应当具备相应的衍生产品交易业务资格。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很多地方性银行及民营银行均无此资质,预计10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下降的主因还是与监管加强有关。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对记者指出,未来随着银行对相应的衍生品资质获取和能力的提升,结构性理财的业务规模将会逐步趋于稳定。
新闻推荐
自去年6月份以来,银行理财平均预期收益率不断走低,引起市场的关注。而近期,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也在收缩。融360监测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