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中国供图
日前民营企业座谈会的召开,为民企发展注入了强大信心和动力。随后多个部门发文发声,为民营企业获得公平公正市场环境保驾护航。
困扰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融资难可谓其一。近期召开的“《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挑战”活动上,专家和企业家就“民营企业的挑战与未来”这一话题进行了探讨。
专家分析,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除了商业银行要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占比外,还要靠市场化的手段。监管部门应该积极支持市场化的、服务民营企业的、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南方日报驻京记者赵晓娜
成本上升压缩企业利润率
据新华社报道,当前一些民营企业在经营发展中遇到不少困难和问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财经》年会2019:预测与挑战”上表示,去年下半年和今年上半年,新希望开始面临一些困难——原料价格上涨,用工成本上涨,环保压力增大了,社保开支增大了,但是最终产品没涨价。
“为什么没涨价呢?市场过剩了,你一涨,人家不涨,你就死路一条。”刘永好说,在充分竞争的领域,企业利润率很低。
除了民营企业家的身份,刘永好同时是川商总会的会长、政协委员,还曾是全国工商联最早的副主席。从今年6月份开始,他到处去做民营企业的调研。“调研后我发现多数民营企业压力特别大,特别是中小微民营企业。”刘永好说。
压力最大的是什么?刘永好说,他们说得很直白,小微企业贷款难、融资难。好不容易银行支持,贷来一部分款,仍然不够。很多民营企业现金流成问题,压力较大。
刘永好调研的问题反映了不少中小微企业的看法。民营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世界性、长期性的难题。近年来,我国不断出台政策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外部因素和周期性因素叠加影响下,部分民营企业经营风险上升,融资难问题加剧。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黄益平在另一场学术论坛中则称,民营企业融资难在中国体现得更为突出,主要因为正规金融机构利率的抑制导致一些民营企业不能从正规部门获得融资,而到非正规部门融资成本非常高;另外,在去杠杆等政策实施过程中,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虽十分必要,但对民企融资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政策溢价推高民企融资成本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在年会上表示,融资领域有许多歧视,银行对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态度上说也是大相径庭。
据新华社报道,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其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
香港金融发展局委员,招商局集团、招商银行原董事长秦晓是资深银行人,对此深有感悟。他在年会上表示:“我在招商银行工作很长时间,招商银行是给中央企业、民营企业贷款比例比较高的一家中等银行,现在大家呼声最高的是银行贷款对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有差别,其实政府并没有这样一个规定。”
秦晓把银行的这种倾向叫做“政策溢价”,这是造成民企融资困难非常大的原因。秦晓解释,要客观地承认,由于民企的规模、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等,大部分民营企业竞争力较弱。另外在溢价能力上,民企比不过国企,造成民企在经营中的交易费用高,融资的溢价成本高。“我认为是间接的(不公平待遇),不是直接的,它是隐性的。这些差别不管是直接的、间接的、显性的还是隐性的,都和制度政策有关系。”秦晓说。
多方支招民企融资
事实上,中央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后,多个省份和部门都频频发力,各出招数,帮助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题。
以央行为例,继10月26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11月6日接受权威媒体访谈介绍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政策后,仅仅时隔9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18日主持召开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座谈会,再次向市场“喊话”支持民企。
为了让流动性通过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传导到企业,央行将采取“三支箭”的政策组合,即增加民营企业的信贷,特别是小微企业的信贷;另外,还将支持民营企业发债和研究设立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在“老大哥”的带动下,多家银行也发动起来。以四大国有银行为例,11月9日,中国银行提出支持民营企业的20条措施;11月12日,工商银行推出10条举措,进一步提升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同日,农业银行制定出台文件,提出22条针对性措施;日前,建设银行提出加大支持民营和小微企业发展的26条举措。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为解决当前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融资困难,发改委积极研究出台有利于民营企业通过债券市场开展市场化融资的政策措施,拓展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其中包括积极支持优质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加大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券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以满足民营企业实际融资需求。
更早一些,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提出民营企业新增贷款“一二五”目标: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的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地方政府也不甘落后。11月7日,广东发布“民营经济十条”,提出持续降低民营企业成本负担。此前,广东发布了“实体经济新十条”,涵盖降低税收、用地、用电、运输、融资成本等10个方面,预计未来三年可累计为企业直接降成本超2000亿元。
河北省政府提出,建立完善中小企业应急资金周转池,鼓励市、县政府设立中小企业应急资金周转池,推动政银企风险分担机制,解决中小企业应急性流动资金的短缺难题;山西省政府近日发布文件,其中提到要支持鼓励设立各类基金,形成覆盖小微企业生命周期的基金体系。
监管部门应积极支持
市场化金融创新
据《经济日报》报道,在政策发力方向确定、尤其是多个部门“几家抬”局面形成后,民企面临的融资坚冰有望逐渐松动。
刘永好感受到了这种变化。在山东、在四川,他都收到了积极的信号。他看到中央各部门动起来,各个省、市、县也动起来了,要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
“我回顾了一下我的职业生涯,刚好和国家改革开放时机同步,我们民营企业是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受益者、参与者和积极的推动者,没有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不可能有民营企业,也不可能有我们集团的今天。”刘永好说,希望通过民企座谈会和一系列政策,能够实实在在地推动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建立新格局。
黄益平表示,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除了商业银行要提高对民营企业贷款的占比之外,真正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靠市场化的手段。“监管部门应该积极支持市场化的、服务民营企业的、风险可控的金融创新,具体来说,短期内可以在三个方面发力:发牌照、开放征信系统、解决远程开户的问题。”
事实上,在各方面的关注督促下,一些金融机构正在或已经推出满足监管层所划出的对小微企业的放贷条件,并且针对这一企业群体的股权融资支持工具逐步出台落地。
分析人士认为,积极发展创新金融工具对我国民营企业融资来说非常重要。通过针对小微企业的创新金融工具,鼓励银行增加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额度,增加民企的资金可获得性。另外,根据企业各自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金融产品,可以更好地满足民企对资金的需求。
黄益平表示,当前民营企业完全按照市场利率操作可能会有困难,但对于很多本来经营不错,但因为经济下行暂时出现流动性压力的企业,政府、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来承担,而不应把责任都放到商业金融机构身上。
“民营经济发展需要一些基本的条件,首先是阳光,这次总书记一系列的讲话,我们认为是拨云见日。第二是空气,各个地方政府、中央部门出台了措施、办法来支持。第三是土壤,13亿老百姓的肯定、支持、帮助和消费升级带来巨大的市场。”刘永好说,当有了阳光、空气和土壤的时候,最后企业做得怎么样,还得靠企业自身的勤奋、努力、转型和升级,在新的格局下,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贾康表示,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增长阶段,民营企业面临的是如何在波浪式创新发展中,克服野蛮生长中的短期行为特征,提高行为规范性和成熟性的挑战。
新闻推荐
导读:特别是资管发力较早的大行,如招行、工行等,一旦自己的理财子公司发展起来,银行系公募基金将变优势为劣势。本报记者叶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