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诗柳) 因资金回笼、银行年终考核、机构获利了结等多重因素影响,往年货币基金、短期理财基金等理财工具收益往往会出现翘尾效应,而今年这种效应却不再明显。业内人士表示,短期理财产品翘尾效应主要是由于临近年底资金较紧所引起,今年货币和利率均以宽松为主,按目前环境看,今年短期理财产品不太会有显著翘尾现象。
理财产品翘尾效应不明显
随着市场资金的宽松,货基收益率持续下行。Wind数据显示,纳入统计的668只货基(份额分开计) 7日年化收益率最新均值为2.77%,较上年底4.70%的收益明显下滑。从收益率分布来看,四季度以来,未有一只货基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在4%以上,而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超3%的货基也不足三成。市场较为关注的天弘余额宝货基最新的7日年化收益率一直徘徊在2.5%左右。
与此同时,货基年末翘尾效应有所衰减。Wind数据显示,12月以来货基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为2.79%,虽较11月2.71%水平有所上行,但不甚明显。
短期理财基金处境则更为艰难。Wind数据显示,目前市场上的110只短期理财基金12月以来的7日年化收益率均值是3.24%,尽管这较11月上升0.04个百分点,但依旧明显低于今年以来短期理财基金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的3.99%。而且由于流动性管理等问题,今年监管层针对短期理财型基金实行了限制。根据整改要求,短期理财基金要确保规模有序压缩递减,每半年需至少下降20%。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开放申购的短期理财基金仅有4只。
格上财富研究员张婷认为,今年以来央行多次降准释放流动性,而由于民营以及小微企业信用风险仍较大,银行产生惜贷现象,货币派生受阻,很多流动性堆积在了银行内部。货基主要是以投资银行间市场为主,包括同业存单,大额存款等等,在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货基所投标的的收益率下降。随着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货币收益率仍有下行压力。货币基金、短期理财、银行理财等短期理财产品的投向类似,因此三者的收益率均呈下行,目前7日年化收益变化也不明显。
上海雷根资管总经理李金龙认为,以往货基翘尾效应主要由于临近年底资金较紧所引起,今年货币和利率均以宽松为主,按目前环境看,不太会有显著翘尾现象。
张婷表示,一般到12月下旬,货基7日年化的收益变化幅度会加大,今年应该也会上行,但幅度不会大。
短债、银行理财可考虑
在传统货基收益下行、短期理财基金面临转型的情况下,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或可将短债基金、银行理财作为闲置资金的投向目标。
Wind数据显示,剔除今年才成立的新基金,短期债基年内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达4.96%,远超货基。而按普益标准检测数据,上周发行的封闭式预期收益性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3%,与上年末4.81%的收益率差距较小。
盈米基金分析师陈思贤认为,今年有两波短债牛市,市场利率的下行使得短债基金的短期业绩非常好,出现了大幅超越货币收益的情况,部分货基向短债转移。就短债基金来说,由于久期和投资范围较货基更为灵活,其收益情况通常会超过货基。并且,按监管要求未来两种产品同样使用净值法计算后,业绩将成为投资者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银行理财在投资期限、偏离度及资产整体的久期等方面要求比货基稍宽,所能拿到资产的广泛程度也更高。在货基收益大面积跌破4%的现状下,银行T+0理财大部分还能做到4%以上,因此投资者也可考虑银行理财。
另外,张婷建议,投资货基以及短期理财基金尽量选择规模较大的产品,防止发生流动性风险,还需观察7日年化以及万分收益是否稳定以及是否处于较高水平。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记者向家莹)理财子公司业务轮廓及22万亿非保本银行理财投向已初步明确。银保监会日前发布了《商业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