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海祥) 在保本理财逐渐退出市场的环境下,结构性存款被视作保本理财的替代,在今年以来倍受银行和投资者的关注。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结构性存款多为,多为挂钩利率和汇率,投资者在购买前务必要了解收益结构,切勿只看“最高收益”。
标的多为挂钩利率、汇率
对于投资者而言,购买结构性存款看似是“无风险”;“买”对了挂钩标的就有最高收益,“买”不对也有最低的收益,而且本金也没有损失。不过,投资者如何判断结构性存款的收益达标率呢?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结构性存款能达到预期的最高收益率?
以某股份行的一款结构性存款为例:投资周期为96天,挂钩标美元兑日元汇率定盘价,若2019年3月28日定盘价小于等于2018年12月28日定盘价,则客户可获得5.20%的年化收益率;若2019年3月28日定盘价大于2018年12月28日定盘价,则仍可获得1.65%的收益。
融360理财分析师刘银平分析指出,假设12月28日的美元兑日元汇率为110.97,假设到产品挂钩标的日汇率不变,到3月28日产品观察期结束,汇率小于110.97,那么到期收益率就是5.20%;如果汇率高于110.97,收益率就是1.65%。也就是说,该产品是看空美元对日元汇率,即未来三个月美元对日元汇率下跌的话,投资者即可获较高的收益。
据了解,作为“真”结构的结构性存款,必须挂钩衍生品,有“结构”才可以。以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11月发行的结构性存款中,挂钩利率、汇率的产品最多,分别有73款;挂钩黄金的有59款;挂钩股票和指数的有21款,还有部分产品未显示挂钩的标的。
“一般来说,目前银行的结构性存款的底层资产大部分是存款,只有少部分是期权。如上述产品中,银行投资的就是挂钩汇率的期权。”刘银平指出。
11月平均收益率微升
根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11月中资性银行结构性存款总规模为99533.48亿元,较10月份增加了665.53亿元,环比上月增幅为0.67%,比去年同期增幅为39.76%。据悉,今年1-4月份结构性存款规模增长非常迅速。一方面去年11月资管新规意见稿出台,规定保本理财要退出,而保本的结构性存款就成了最佳替代品;另一方面,一季度各大银行的揽储压力往往最大。
至8~9月结构性存款规模达到顶峰,突破10万亿元大关,不过10-11月规模又有所回落,或许与监管趋严有关。9月底发布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重申,只有具备衍生产品交易资格的银行才能发行结构性产品,而地方性小银行大多没有资质。
从近一年结构性存款发行量走势来看,今年4月份之前月发行量均在200款以下,5月份之后迎来大幅增长,月发行量大多在300-400款之间。11月结构性存款发行量为400款,较10月份增加了105款,环比增长35.59%
监测数据还显示, 11月结构性存款平均预期最高收益率为4.03%,较10月份上升了0.17个百分点。融360的分析认为,收益率的微升存在两方面的可能性:一是年末银行揽储压力上升,上调了结构性存款利率;二是部分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收益上限过高,拉高了市场的平均收益率水平。但总体来说后者的可能性更大。
新闻推荐
12月21日,交通银行河北雄安分行战略客户合作签约暨揭牌仪式在雄安新区举行。据了解,雄安新区设立后,交通银行作为首家获批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