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 (记者 梁海祥) 昨晚,央行宣布降准。据央行官网显示,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其中,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个百分点。同时,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不再续做。这样安排能够基本对冲今年春节前由于现金投放造成的流动性波动,有利于金融机构继续加大对小微企业、民营企业支持力度。
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降准将释放资金约1.5万亿元,加上即将开展的定向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动态考核所释放的资金,再考虑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不再续做的因素后,净释放长期资金约8000亿元。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鄂永健对信息时报记者表示,按照央行说法,此次降准及相关操作释放资金8000亿元,分两步实施是为了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春节前现金需求大,叠加年初信贷投放较多,银行流动性面临一定压力,降准释放资金有助于缓解这一压力。而且,今年地方债发行启动早,此次降准也是为避免地方债提前发行给银行造成流动性紧缺。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也表示,此次在岁末年初推出降准,还有助于保障金融机构资金供给,维持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促进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利于商业银行在春节前后做好各项金融服务。
降准不改货币政策取向
据了解,2018年央行4次降准,均为定向降准。4次降准释放基础货币约为3.65万亿元,有效地改善了流动性结构。
董希淼表示,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这一基调已连续9年维持不变,但与2017年相比,2018年突出宏观政策“强化逆周期调节”。货币政策具体表述也出现新的变化,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流动性保持“合理充裕”;同时,进一步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鄂永健表示,此次降准置换部分中期借贷便利,有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进而促进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
央行方面也指出,此次降准仍属定向调控,并非大水漫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没有改变。降准政策分两次实施,和春节前现金投放的节奏相适应,有利于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保持合理充裕,同时也兼顾了内外均衡,有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预计年内仍有2~3次降准
董希淼指出,2019年央行可能综合运用各种工具,采取不同价格和期限的政策组合,加大对市场流动性的适时调控,继续实施定向降准的可能性也比较大,预计全年降准2~3次。当然,直接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会相对谨慎,但可能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引导市场利率下行。
鄂永健认为,展望未来,货币政策定向调控仍是主要特征,预计类似定向降准的操作还会继续实施。降息方面,除非面临严重的负面冲击,否则存贷款基准利率不大可能下调,公开市场操作工具利率则有下调的可能。
新闻推荐
1月3日晚间,平安银行(SZ.000001)和浦发银行(SH.600000)公布2018年业绩快报。快报显示,两家银行经营保持稳健发展,资产质量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