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要闻 股市新闻 金融新闻 产经新闻
新岭南 > 财经 > 财经要闻 > 正文

宽信用维艰

来源:东莞日报 2019-02-18 10:34   http://www.kcqsx.com/


央行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12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8万亿元,同比增长13.5%,略高于此前机构预测的13.1%。

但1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却同比增速跌破10%,比上年低3.6个百分点。信贷新增依然没能有力支撑社会融资增速反弹。

事实上,即便是超预期的信贷增量也是来自于腾笼换鸟——以票充贷。

“经济下行,银行风险偏好低,不敢放贷,怕收不回来。信贷规模又有考核,所以票据是最好的手段,而且灵活。到了12月份开展短期的票据贴现,更是一个调节的手段。”

某商业银行一分行票据总经理向《财经》记者直言不讳,这恰恰解释了年底最后一个月新增信贷超出市场预期的背后逻辑。

根据华泰宏观李超团队分析,商业银行在12月份重点开展了期限短的票据贴现业务,当月票据贴现新增达3400亿元。

“以票充贷的现象并不是在年底才发生的,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就已经很明显了。”上述票据总经理坦言。之所以可以这样做,是因为票据贴现算作贷款,可以被列入信贷规模。

现实中的社会融资存量增速在过去的一年中逐月下滑,央行官网数据呈现的这一图景,意味着明显转为宽松的货币政策却未能带动宽信用的出现。

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采取了一系列逆周期措施,包括四次降准、增量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等提供充裕的中长期流动性。

但“货币政策有效性已然降低”。京东数字科技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在《2019中国经济的转机与风险》报告中指出这一问题。他同时指出,2019年依然面临货币政策有效性递减的担忧。

较高的企业债是银行风险偏好降低的主要原因,亦是银行人士反映有效的信贷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向《财经》记者表示,企业不愿意贷款是预料之中的事儿,说明中国如果要想走出经济持续下滑的状态,必须以财政政策为主导,必须先有较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才会吸引大量私人企业加入到投资高潮之中。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企业才会有比较强的信贷需求。

从宽货币到宽信用,这将是2019年的中国宏观经济继续面临的巨大挑战。然而,在不少金融界人士看来,总量政策无法解决结构问题,答案或许并不全在金融本身。

新闻推荐

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2月15日电(记者吴雨)中国人民银行15日发布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月份我国人民币贷款增加3.23万亿元,同比多增3284亿元...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宽信用维艰)


 
频道推荐
  • 996工作制持续刷屏朋友圈 你们说的都有理,我搬砖去了……
  • “淘宝吃货”为食客导航优质农品 将发布150个城市美食地图
  • 地头价4.5元/斤,“荔浦砂糖桔”高品质的秘诀是什么?
  • 区长任“园长”“一门式”服务助力产业大发展
  • 险企管理层春季大腾挪:超15家换高管 诚泰变动最频繁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