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节前两周开始,高预期收益率的银行理财产品便屡遭疯抢,部分理财产品刚起售就被卖断货。虽然个人投资者对理财产品热情高涨,但银行方面似乎不那么积极。相对而言,银行针对存款类产品的特惠活动却不少。“惠民存2万起存利息高”“大额存单大收益”“存款利率全面上浮”的标语,在银行网点随处可见,不少银行还在春节期间特设了存款专用窗口。
银行重点推存款类产品
记者在走访附近银行网点时了解到,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普遍在4.5%左右,代销的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率一般在5.0%以上,存款类产品收益率在4.0%左右。
某银行客户经理介绍说:“三年期大额存单最高能到4.18%,但几乎没有客户会选。因为客户知道我们有推两年期年化预期收益率4.3%的理财产品,所以大额存单和结构性存款相对降低了吸引力。”
但银行有自己的“小算盘”。出于完成存款指标考核的考虑,不少银行网点在春节期间通过多倍积分、按月付息等诱人手段,大力推销存款类产品。
网点逐步回归吸储主业
在多地银行网点走访过程中,多位理财经理谈到:自资管新规落地后,由于存款资金受监管约束更严格,银行网点也在逐渐回归吸储主业。有大行内部人士称,目前存款增速有所放缓,银行在考核时对存款会有所偏向,理财产品的考核比重只占很小一部分。
“目前,各家银行都在加紧吸收存款,尤其是吸收更长期的存款资金。”某大行网点理财经理透露说。“与理财产品所不同的是,大额存单可以纳入存款,同时期限相对更长,亦有利于进行整体的流动性管理;而春节密集返乡这个特殊节点,又是能吸收到大额存单比较好的时点。这些因素可能成为各行将大额存单作为营销重点的主要考量。”
另一方面,大额存单也的确迎合了部分群体的需求。某银行大堂经理表示,当地客户主要是老年人和中小企业主,这两类客群金融知识普遍匮乏,对理财产品多不信任,更相信存款类产品。“一些中小企业主在年底收到账款后,通常会来银行选择大额存单。”
投资者理财观念在变
事实上,资管新规后,银行理财产品已经不承诺“保本保收益”。有银行用户称,早在七八年前,其就在银行客户经理的建议下,开始尝试购买非保本理财产品。
记者在走访时发现,在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城市,银行通过长期以来的理财知识普及,个人投资者对非保本理财、净值型产品的接受度明显在逐步提升。某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现在中老年人的资产配置结构也在开始调整,相较于以往只投资存单的单一投资形式,这部分人群现在也配置一些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并逐步接受净值型产品,更多元化地、分散地进行资产配置。”(吴海雄)
新闻推荐
2015年长江客轮倾覆事件、2018年重庆公交坠江事故……近年来,各种意外风险给人们敲响警钟。而意外险作为保险业保障功能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