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互联网房产中介“明星”结局堪忧(资料图片)从“独角兽”到关门大吉的互联网房产中介“明星”爱屋吉屋快速陨落证明一个道理
2014年,以“干掉中介”口号脱颖而出的爱屋吉屋,自我定位为“第一家线上线下整合的专业房地产中介公司”,最早提出用O2O方式杀入传统中介行业,并试图颠覆行业玩法。但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爱屋吉屋已于2019年1月底正式停止对外正常业务,进入善后清算程序。这家被誉为“业内成长最快的独角兽”的互联网房产中介“明星”,从成立到“关门大吉”,仅用了4年多一点的时间。有观点据此认为,互联网房产中介行业将步入寒冬,那些号称依靠流量打败线下实体门店的互联网房产中介或将“昙花一现”。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称,其登陆爱屋吉屋官网(www.iwjw.com)浏览发现,其主页仅显示“一楼租房”的单纯页面,但已无服务功能。随后向爱屋吉屋前高管求证,被告知:公司关张并不是账上没钱,只是因为几个主要投资人对项目已意兴阑珊。
曾经风光一时、颇受资本市场青睐的爱屋吉屋,仅在创立后的一年零三个月中就完成了5轮融资,整体融资额高达3.5亿美元。凭借着融资带来的资金优势,整个2015年,爱屋吉屋铺天盖地做广告,一时间其市场份额也迅速扩大,最高峰时在上海的市场份额一度跃居第三,仅次于中原和链家。至成立18个月时,爱屋吉屋的估值已升至10亿美元,单纯从快速的增长的批评估值来看,被盛赞是“业内最快成长起来的独角兽”不算夸张。
但是,从2016年第二季度开始,上海颁布了诸多金融条例,对首付贷、赎楼贷、尾款贷等房贷业务进行严格监管。当年10月起,全国近20个热点城市发布限购限贷政策,加强个人房贷的审查和批准。接连的政策施压,让房产交易流程变得不可预测,互联网房产中介行业也变数陡生。在这一波被称为“史上最严调控”中,经历了资本狂欢“蜜月期”后的爱屋吉屋也好景渐失。2016年一开年,曾经因“经纪人底薪6000元”的噱头收编了不少实体中介门店经纪人的爱屋吉屋身陷“欠薪”“裁员”“降佣”“关店”等系列负面消息中。
据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2016年底至2017年初,爱屋吉屋由于业务迅速萎缩,收入大幅减少,当初承诺的经纪人高薪也无法兑现了,便开始大规模裁员,市场部100人裁员后只剩10余人,整个公司的规模从最初的5000-6000人裁到最终只剩400人。被保留下来的人员,也面临降薪的境遇。一直宣扬“不做门店”的爱屋吉屋在2016年初食言,开始线下布局。
虽然爱屋吉屋进行了诸多转型尝试,如试水长租公寓业务,并在2018年推出了“一楼租房”,用一种“把租房资源电子化”的方式,通过把电子门锁免费提供给二房东,再由用户使用门锁来帮房东把房子便捷地租出去。这一过程中,爱屋吉屋还开展装修、租金融资等尝试。但长租公寓运营门槛高,资金占用量偏大,盈利难度不小,导致爱屋吉屋在市场上的占有率依然节节败退,当时有很多媒体关注并跟进报道其业务量占有率答复下降的变化情况。几经挣扎,爱屋吉屋平台网站和APP客户端终于在2019年1月正式停更停运,停止对外正常业务,公司目前仅保留了一小部分人员进行善后处理。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互联网中介的倒闭,首先源于其过度信赖互联网在其他领域成功的“补贴”模式,但没有认识到房地产交易低频、非标的特性;其次,表面彰显互联网创新,实质施行高薪高提成挖经纪人、低佣金、中介服务金融化等套路,没有对行业形成实质性变革;而经济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则加速了其消亡的进度。
在强烈呼吁和加速推进房地产长效机制的前提下,推行“租售同权”需要完善的政策法规保驾护航,需要相对成熟的市场氛围,全国范围内的重拳打击房地产企业和中介机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令包括互联网中介在内的中介机构噤若寒蝉,一度乱象环生的住房租赁市场正面临强力规范,总归一句话,培育住房租赁市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守规矩者必然结局堪忧。(吴穹)
新闻推荐
财经速递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林晓丽)近期有观点认为,1月票据融资高增长是由于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的组合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