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海就
政府要尽可能地让主观价值原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这样市场化改革将不断得到推进。
“主观价值”不仅是一种价值理论,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原理。市场法则,如竞争和价格机制之所以是普遍适用的,是因为主观价值原理是普遍适用的。任何排斥市场法则的做法,都因为它排斥了主观价值原理而变得非法。
经济学中,当我们说“资源有效配置”的时候,是指资源能够配置到最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领域中去,也即它是一个“主观价值”相关的概念。因此,资源有效配置首先需要有机制把消费者的需求表现出来,并且企业家能够有机制去判断消费者的需求,只有这两个有关“主观价值”的条件得以满足时,资源的有效配置才有可能。“价格”是在这两种主观价值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和其他市场信号一道为消费者和企业家的决策提供参考。如满足这两种主观价值的条件不存在,则价格不存在,资源配置和市场经济也将无从谈起。
古典经济学家和新古典经济学家的一个不足是没有充分地把“价格”和“主观价值”联系起来,在他们看来,价格是市场给定的,剩下的就是求解最大值的问题。比如古典经济学家用成本解释价格,其实是失败的,因为成本本身也是价格。新古典经济学家只是部分地把价格和消费者的主观价值联系起来,而没有和企业家的主观价值联系起来。
市场竞争也与主观价值有关。就是说,竞争与其说是产品质量或服务的竞争,不如说是企业家评价或判断的竞争,能够做出准确判断的企业家将会在竞争中胜出。竞争是在企业家判断的过程中展开的。
很多人认为在行政垄断的“公共领域”可以不遵循主观价值的原理,在这些领域,只要遵循上级给定的命令就够了。其实他们弄错了因果关系:是因为行政部门阻碍了主观价值原理在这些领域的运用,才使得这些领域变成了“公共”,换句话说,假如允许主观价值原理应用于这些领域,也即允许企业家发挥才能,那么这些领域将不会是“公共的”,而是市场的。
在行政垄断的公共领域,只需要一层一层地完成上级已经给定的目标。这样,企业家就无需对消费者的需求做出判断,体现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家竞争的价格信号也不会产生,数量考核代替价格机制。这样,公共部门的配置资源是不会有效率的。公共部门越大,资源配置效率越低。
从主观价值的角度可以重新认识科斯的观点。科斯认为组织内部的命令机制与市场交易机制是一种“替代”关系。但两者其实并不是替代关系。这是因为对参与到市场中的企业而言,企业内部通过合约确定的价格和市场价格是一回事。因为所谓的市场价格,就体现在企业的合约中,比如在企业内部,企业家和员工之间通过合约产生的价格,就是该种劳动力的工资,即该要素的市场价格是通过企业内的定价形成的。科斯说的“市场与企业”其实都属于“市场”,两者是一体的。企业与市场的共性,除了两者都是“合约”之外,还在于两者都遵循“主观价值”的原理。
然而,对于行政垄断下的公共部门而言,却要另当别论,它和“企业”这种类型的组织是完全不同的。企业要遵循主观价值的原理,即在企业中,企业家要判断消费者的需求,而对行政垄断下的公共部门而言,相关人员则难以运用自己的主观判断。可见,“主观价值”或许是比“交易费用”更能够帮助我们认识组织的一个视角,它使我们认识到市场和企业并非对应关系,具有对应关系的应该是“市场”(包括了企业)和“行政垄断的公共组织”。在后面种种类型的组织中,个体往往只能遵循给定的客观标准或服从命令,主观价值原理的使用受到了排斥。
有一个词叫“主观能动性”,它生动地说明了“主观价值原理”与“企业家精神”的密切关系。事实上,只有当个体被允许运用自己的主观评价能力并据此行动时,他才有机会发挥企业家才能。为此,政府要尽可能地让主观价值原理在更多的领域发挥作用,这样市场化改革将不断得到推进。
(作者系浙江工商大学教授)
新闻推荐
珍爱网&智联招聘携手发布《2018年职场人婚恋调研报告》 超7成职场人支持办公室恋情
为了更好的了解职场单身人群的婚恋需求,珍爱网联合智联招聘共同发布了《2018年职场人婚恋调研报告》,针对职场单身人群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