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记者 李晶晶
个人信息被滥用,电话推销已成中介常用手法。上周,信息时报记者对读者黄女士遭遇保险中介“轰炸式”电话推销进行报道(详见本报2月28日B07版《客户频遭电话骚扰愤而投诉》)。记者了解到,黄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那么,市民应如何减少个人信息被滥用风险,避免车险电销扰民?对此,业内专家表示,大型险企对于客户的禁呼要求、禁呼时间都有统一规定,建议市民尽量选择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投保。
行业呼吁加强
中介电销行为监管
此前,黄女士对记者表示,经常收到自称保险公司代理人的电话,询问其有无意向续保今年的车险,尽管自己已经明确表示拒绝,但类似电话还是接踵而至,高峰期一天可达四五个,让人相当烦躁。后来,保险公司查明发现,原是其代理公司人员的行为。在三番四次传达“禁呼”要求以后,黄女士的生活才得以恢复了平静。
记者了解到,黄小姐的遭遇并非个案。对于消费者和行业来说,如何减少类似事件的不断发生,才是改善行业环境、形成良好竞争状态的关键。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加强对中介行业的约束以及拓宽市民反映的渠道都十分有必要。
据悉,此前原保监会曾下发《关于规范财产保险公司电话营销业务市场秩序 禁止电话营销扰民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要求各财产险公司加强呼出业务管理,杜绝电话扰民现象发生。同时,完善电话号码屏蔽制度,对明确表示不投保或拒绝继续接听电话的,公司应通过技术手段对有关电话进行屏蔽。
一名大型财产险公司业务人士也向记者表示,公司对于客户的禁呼要求、禁呼时间都有统一规定,市民在表明不想收到类似电话以后,电销座席人员将记录禁呼号码,以后将不会再呼出该号码。
但是,记者注意到,该《通知》仅是针对财产险公司的电销业务,对于其广大代理公司等中介机构的电销业务规管,目前在监管上仍存在一定空白。对此,业内人士呼吁,行业应加强对保险中介机构电销行为的监管,并对相关人员营销操作行为进行统一规范,防止客户信息被滥用,甚至被倒卖至其他机构。
最好选择官方渠道投保
对于有意购买保险的市民,业内人士就建议,还是选择保险公司官方渠道较为稳妥。“由于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目前,中介渠道仍是电销扰民的高发地。为此,还是建议市民通过保险公司官方渠道进行投保。”据悉,保险公司官方投保渠道包括官方销售热线、官方网站、官方微信以及官方的销售人员等。市民若不清楚保险公司官方客服热线,可以通过114黄页或者114查号台进行确认。
对于官方销售人员身份的辨别,市民可以通过员工“工号”进行确认。“消费者可以询问营销人员工作证代码或员工工号,再拨打保险公司客服热线进行身份确认来确保员工身份,或者是询问其代理人资质等证明,从而确保其是否为保险公司正规代理人。”上述业务人士建议。
新闻推荐
海外专家学者关注2019年中国两会 期待中国新政策为世界带来新机遇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近日来,海外专家学者高度关注今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