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时监测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总体情况,追溯农业生产全过程,获取每个地块的周边环境因素,监测农作物长势和收集生长数据,为种植户提供种植、管理、加工、营销等全程托管服务……芭田股份借助大数据平台,将物联网、人工智能、数据采集和应用等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真正帮助农民实现从“种好”到“卖好”。
近日,2019年春季氮肥市场形势分析会顺利召开,芭田股份副总裁冯军强、芭田股份品牌部经理周嘉芸也应邀参加了会议,周嘉芸还在会上做了“行业首创"一袋两码"系统助推芭田"智"造发展”的主题分享。据悉,此次会议由中国氮肥工业协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以及行业主流生产企业、贸易企业和媒体代表共计260人出席了会议。
首创“一袋两码”系统
构建农业物联网生态圈
近年来,芭田股份不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围绕农业发展的全产业链条进行综合信息化建设。早在2012年,芭田股份就率先在化肥行业内引入二维码身份识别系统,从原料来源管控到生产过程,从销售流通到用户使用,实现全链条追溯和质量跟踪,将产品管理精准化到每一袋肥料。
2016年,芭田股份在外码全程追溯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升级,再增加内码功能,从产品延伸到客户营销、会员管理、农业定制服务等功能。升级外码功能,与芭田服务田打通,借此获取使用同种肥料的农户及完整的产品信息,还可借此查询追溯流程,进行外观评比等。
“一袋两码”,两码协同,芭田股份以包装袋上的“两码”为入口,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农业生产进行全程记录,从而实现生产过程的透明化。一方面,可监督生产经营主体生产更规范,另一方面,可为食品安全追溯提供数据支持,实现源头可追溯、流程可跟踪、信息可查询等功能,最终实现“种好卖好”的线上线下连接和服务系统的构建。
此外,芭田股份建立的农业生产管理系统、农业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现代农业大数据中心4大系统平台,也为打造智慧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移动通信与物联网技术的深度融合,构建农业物联网生态圈提供了平台保证。
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
为产品、服务提供依据
通过3年的大数据积累,一直为电商所提倡的大数据构建用户画像,逐渐被应用到农资产品的具体研发中。目前,芭田股份凭借累计近百万的活跃用户,已经能够清晰地构建出各区域的用户画像,结合从全国5万多块服务田中采集到的土壤和气候信息数据,为产品研发、服务布局、定制种植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大数据依据。
存量时代下想要更好地运营,需要对产品线进行细分。周嘉芸介绍,芭田股份已经正式通过大数据,成功重构产品与农资服务场景,并启动产品功能细分战略,根据作物的分布区域和解决痛点的差异,在不同区域,分别布局功能性产品和常规产品两条产品线。
其中,功能性产品的功能更加集中,能够有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且卓有成效。比如,“松土”功能产品最集中的功能就是疏松土壤,防止土壤板结;“丰味长果”功能产品则集中解决果实的口感问题。常规产品与功能性产品在功效上可以互补,两大产品线将以竞争合作的关系长期共存。
农资行业进入存量时代
“化肥、农户、大数据”有效交汇
“农资行业已经进入到存量时代,销量和用户的增长是眼前最现实的问题。”周嘉芸指出,在争夺用户,盘活存量的同时,精细化的运营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要将目光放在增量上,更要把目标放在精准运营上。
芭田股份提前布局,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开展物联网涉农数据智能采集、智能分类、可视化分析、智能服务等工作,实现“化肥、农户、大数据”有效交汇,不仅将引领和推动整个行业大数据生态圈的发展,更会为整个行业的“智”造升级提供一个良好的示范,为农业插上数字化的翅膀。
据了解,芭田股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服务田和线上专家咨询服务。农户通过芭田股份的农财APP、包装袋上的外码、微信公众号、400电话等多个入口,把农田问题发到线上,由在线专家为农户提供专业的建议,并由芭田股份的农科经理与农户直接对接,将种植过程和结果记录到APP或大数据平台中,形成一个个“种好卖好”的案例。
此外,芭田股份还开展了针对性的会员服务,会员均可享受量身定制的施肥方案。
“未来,芭田股份将借助大数据平台为种植大户赋能。”周嘉芸提出,要让数据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新肥料”,让种植户成为轻松种收的幸福“新农人”,实现“让种植户种好+让种植户卖好+让消费者吃上营养附加值高的健康农产品”的目标。广告
□黄帼蓉整理
新闻推荐
长江商报消息本报记者魏度上市9年,九安医疗仍未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九安医疗主营电子血压计、血糖仪等家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