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区报讯 短期市场行情的走高,引发散户的基金交易热情高涨。多家基金公司表示,自年初以来,基金交易量大增。一方面,大量基民涌入买基金,另一方面,大量解套的基金被赎回。“从近期散户的交易行为看,群体性的短视化倾向依然非常严重。”有基金公司相关人士表示。有业内人士认为,相关第三方平台应更好承担散户投资者的长线投资教育与引导职能。
“今年以来,我们的工作量大增。”有基金公司电商相关人士表示,据其介绍,该公司今年以来基金的交易量大幅增加。其中,大量基民涌入,大买权益类基金,而原先持有基金的基民则在解套后大量赎回。
涨回面值即被赎回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有一只去年下半年熊市发行的基金,在熊市中逆势取得较好的发行成果,随后一度伴随市场的连续下跌而跌破面值,近期,该基金刚回到面值,随即遭遇大量赎回,使得该基金规模快速缩水近半。
“我觉得我们的投资者教育都白做了。”有基金公司人士感叹,从近期散户的整体投资行为来看,短视化倾向非常明显。“主要就看短期业绩,就看今年以来两个多月的业绩,谁跑在前面就买谁。”
“我们有只基金在此前的一个市场大涨的日子里大涨超过6%,第二天就出现大量涌入的散户资金。可是,要知道如此大涨之后,基金净值难免回调,基民自然就被套住了,仅仅两天过后,大量散户就又割肉卖出了。”该人士说。
据介绍,不同的第三方平台的散户偏好有所不同。“来自天天基金网的客户,可能相对有更丰富的投资炒股经验,在基金投资上更为成熟。”有业内人士表示,但是另一些主流第三方平台的受众更为大众化,对投资理财的经验更少,就显得更非理性。
有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一只行业分级指数基金的母基金此前一度限制了大额申购,规定每天申购上限为5万元。但由于该行业指数短期内涨幅较大,该基金中短期净值增长名列前茅,导致该基金在限制大额申购后,仍每天出现上亿资金申购。
“当前第三方依然是传统的销售导向,主要的考核方式依然依赖于销售结果。”业内人士介绍,这导致了第三方平台难以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待投资者教育和引导。在其看来,基金推介的短视化还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对第三方平台来说,能够在推介基金时完全按照客观数据来已经不容易了。”该人士介绍,“一些主流第三方平台所谓推介的绩优基金,其实就是收了基金公司的广告费在推介,但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是无法区分的。”(宗和)
新闻推荐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房地产税立法过程 应成为一个重要的讨论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2019年的“两会”,关于税的最重要议题有两个,一是总体性的减税降费;另一个是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