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记者 王颖婷
目前,市面上出现一些不正规的定制家居品牌,他们以团购价、内部价等低价来吸引消费者,同时再通过重复收费、多算面积、虚报增项价格等手段抬高成交价格,让消费者蒙受损失。近日,正在装修的夏阿姨就遇到这类烦心事。记者发现,定制家居市场上有多达4种计算方法,2016年以来,很多主流品牌推出套餐式计价,但因选择受限,部分消费者并不太接受。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目前市场需求,行业亟须制定新版相关标准,专家建议消费者:定制过程中,尺寸、报价、材料、品牌等都要自行核实清楚。
低价吸引买家 增项抬高价格
去年年底,广州市民夏阿姨来到一家家居卖场给新房做定制家居,经过一番精挑细选,她选中了一家提供团购价的某品牌定制家居,“柜体选了E0级多层实木免漆板,柜门是多层实木烤漆板,按投影面积计算原价是柜体580元/平方米+柜门480元/平方米,团购价是柜体480元/平方米+柜门480元/平方米,柜体每平方优惠了100元。”夏阿姨告诉记者,因为其他装饰配件、五金并没有包含在内,在商家上门量尺时,便和工作人员明确了自己的需求。
但在夏阿姨拿到报价单后,她发现了不少“猫腻”:“测算得出的尺寸有多处比实际尺寸大”,不仅如此,黄阿姨的衣柜设计了一圈欧式装饰边框,她说:“在柜门面积测量时也把装饰边框算进去了,但是边框本来已经另外收费,等于装饰边框重复收了两次费用。除了衣柜,木门也出现 了同样情况,门框被重复收取费用。”据其回忆,她向商家提出异议后,商家马上就减少了近4千元。
目前黄阿姨家的柜体部分已经基本完工,“门板还想增加些装饰,商家一算又增加了五六千元钱,感觉变相把之前减掉的钱又加回来了”。她觉得,因为要考虑的增项太多,前期难免会有些纰漏,“报价时,要花大量时间一项项去核对、核算,后期增项还要再去重复此过程,感觉心好累。”黄阿姨无奈的告诉记者,她并没有过多地去核算后期增项,“最终53.5平方米的橱柜衣柜花了6.3万元,我并没有感到团购价有多么划算”。
面积套餐方式选择受诸多限制
其实,定制家居的“面积陷阱”花样繁多,消费者一不留神就可能“中招”。记者在网上搜索看到,来自成都的夏先生爆料,同一品牌、同样需求、不同门店却给出相差2万元的价格,“两家店在面积上,一个给出的是29平方米,另一个却是32平方米。店家并没有向我介绍使用的是何种板材、何种算法、是否包含五金等,其他诸多的细节都没有告诉我”。
记者走访广州各定制家居品牌门店发现,不同品牌在计价方式、材料选择、质保年限等方面都各有差异,消费者选择时应提前对产品进行详细了解。以板材材料为例,按照材质可分为实木板和人造板;按照成型可分为实心板、夹板、纤维板等;但行业上称法还有高(中、低)密度纤维板、胶合板、烤漆板、实木颗粒板等,不同材料的板材价格不尽相同。此外,市面上还有多种计算方式,比如按延米计价、展开面积计价、投影面积计价等,大部分商家往往只默认一种计价方式。
记者在索菲亚、好莱客、诗尼曼等多家品牌门店及天猫旗舰店看到,有按投影面积计算的××元包××㎡定制家具的套餐(如:索菲亚19999元包投影面积22㎡的定制家具),但每个品牌的套餐都略有差别。例如好莱客的16800元含21㎡全屋定制家具套餐,板材为E0级颗粒板,可选2款花色,包含移门竖框、门芯,可定制入户柜、餐边柜、电视柜、酒柜等,不含榻榻米和五金;而诗尼曼的6480元含5.04㎡定制衣柜套餐,板材为E1级实木颗粒板,可选4款柜门款式,包含基础五金、门板腰线、抽屉、缓冲条等。某定制家居品牌设计师李先生介绍:“如果想选择套餐外其他材质或款式,则需要更换套餐或是按面积收费的方式”。
相比而言,以套餐计价比按面积来计价的方式更为便捷,但在消费者在款式、颜色、材质等项目的选择就有局限性。
夏阿姨说:“我之前也考虑过套餐,但各个套餐总有我不满意的地方。”她的想法和许多未选择套餐模式消费者的想法都类似。
现行标准不能满足需求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定制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分析》显示,定制家具已成为80%主流消费者的“菜品”,正在抢占成品家具在家具消费“菜单”中的位置。不同的细分家具类型随着其发展时间、市场接受度的不同而渗透率有所差异。比如起步较早的橱柜行业渗透率约为60%;定制衣柜增长约为30%;而其他柜体渗透率不足10%,尚处于导入期。目前,我国定制家具在家具行业的渗透率整体约30%,对比美国、韩国等发达国家60%-70%的渗透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据悉,自2016年1月1日由全国工商联家具装饰业商会标准化委员会和国家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负责起草的定制家居首个行业标准《(全屋)定制家居产品通用技术条件》(以下简称《条件》)开始实施后,对定制家居产品的定义、分类、材料、一般规定、技术要求、运输、贮藏等有标可依。但有媒体后续指出《条件》只是一个技术性标准,还存在漏洞和不足,难以解决消费陷阱问题。
在去年3月,上海市消保委发布的“全屋定制”家具消费体察结果发现,市场上存在“全屋定制”计价方式混乱的问题。根据调查,在定制家具合同订立过程中,企业会按照不同的计价方式进行报价,在体察的29家消费者中,发现有13家的“全屋定制”按照展开面积计费、8家按照按件计费、5家按照投影面积计费,2家使用了两种计价方式,分别为展开面积和投影面积、展开面积和延长米,另有1家未明确计费方式。
对此,上海市消保委相关人士表示,“全屋定制”家具产品与传统家具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现行标准已不能满足现实消费需求,建议加快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出台,对于全屋定制家具的商品和服务要求进行有效的规范。
消费提醒
广东省定制家居协会副秘书长杨金胜称:“早期多数商家以展开面积计算方法为主,但此计算方式十分复杂,消费者难以进行复核,所以顺应需求诸多品牌推出了套餐模式。但套餐模式因其自身的局限性,并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为了避免遇到面积重复计算、增项混乱等问题,消费者要选择正规品牌的定制家居产品。”
对此,他提出了四个方法,一是上门量尺需自行复查数据;二是报价单需自行复核金额;三是签合同时需详细写明各项材料;四是板材验收时需查验品牌Logo。
律师建议
广东广信君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肖山提出,事后补救,不如事前预防。消费者和商家签订合同前,要先向商家了解清楚家具的材质、款式、价格等每一个细节问题,具体到每一项的收费标准,面积计算方式等。对商家提供的合同,消费者要认真阅读每一条条款,看不懂的地方可让商家进行解释。消费者和商家的磋商,尽量用书面的形式。若当场口头磋商,有条件的可用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下来,作为将来维护自己权益的有利证据。
若消费者在和商家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纠纷,应第一时间将相关证据保存,后向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投诉,或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新闻推荐
墙布成为目前家居装饰中普遍采用的墙饰。综图日前,第二十七届中国(北京)国际墙纸墙布窗帘暨家居软装饰展览会上,快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