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 国
一个国家的财富如何可持续增长,就在于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关键在于“看不见的手”,在于自由交换上的分工,而分工又推进专业化生产,从而产生规模经济。
千百年来,人类都在探索财富增长的秘密,为什么有的人能富可敌国?为什么有的国家的财富保有量是其他国家的好几倍?为什么有的人一生勤劳节俭却还是不能解决温饱?为什么有的国家经济几十年停滞不前?财富就是金钱吗?财富来源只能靠掠夺他人或者抢占他国的地盘吗?一个国家靠高筑贸易壁垒就能保护自己的民族产业而致富吗?到底如何看待商业行为与慈善的运作?这些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都是经济学家需要研究的课题。
要回答这些问题,不得不提到经济学鼻祖亚当·斯密,他所撰写《国富论》全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探讨的问题就是一个国家怎么能变得富裕,人们生活怎么能得到改善。
斯密认为,一个国家的财富如何可持续增长,就在于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的关键在于“看不见的手”,在于自由交换上的分工,而分工又推进专业化生产,从而产生规模经济。其中商业贸易是关键,它使交易双方都能从中获利,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双赢。每个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要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就可改善自己的生活境遇,变得越来越好。
观念改变现实,有了市场经济的观念,才会有国民财富增长的可能,这也就是世界上大部分实现市场经济的国家都相对富裕的原因之一。
可是,要认识到这一点,并不那么容易,一个国家的富强之路是成百上千年的摸索,是无数代人的寻找与努力,这其中难免要走弯路,甚至付出惨重的代价,看看苏东的计划经济结局就明白了。
对于商业,我们长期以来是有偏见的,所谓无商不奸,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都是带有鄙视的眼光,国家也长期奉行重农轻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以至形成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怎样理解市场经济,怎样理解商业贸易,200多年前的亚当·斯密就作了惊人的解释,当许多人认为商业是肮脏的,是自私的时候,斯密却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理解商业,理解人的自利行为,最有名的是这段被人反复引用的话,“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我们不说唤起他们的利他心的话,而说唤起他们利己心的话。我们不说自己有需要,而说对他们有利。”“他们依着互通有无、物物交换和互相交易的一般倾向,好像把各种才能所产生的各种不同产物,结成一个共同的资源,各个人都可以从这个资源随意购取自己需要的别人生产的物品。”
斯密并不是鼓励自利,而是从人性的角度来解释市场经济的秘密,正是因为无数的人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发挥个人比较优势,尽己所能全力投入生产,实行自愿公平交易,换取个人所得,同时也增加了社会的总财富。无数人的分工与合作,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至于自己的产品是否受欢迎,完全取决于他人的评价与需求,消费者是钞票来投票的,由于是自愿而没有强制,其结果也是公正的。因此,作为生产者,要拼命讨好消费者,让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否则就会被市场残酷淘汰。消费者也因此被喻为上帝,消费者是最不讲情面的,谁的产品好,就会选择谁的。虽然生产者为了自利而生产,但他必须生产出比其他人更好的产品,更有益的产品,他才能从中获利,这就是斯密所说的个人的自利无意中增益了社会效益,促进了国民财富的增长。
在这里,面对许多人对市场对商业的歧视,斯密作出令人信服的经济学解释,解决了财富的伦理问题,个人追求财富是正当的,每个人虽然从自利出发,但是却会客观产生利他的结果,从而促进社会利益最大化。
根据分工与合作原理,斯密成为国际自由贸易坚定支持者。他认为,无论国家如何落后,与他国相比,都会有自己的比较优势,只要发挥自己的优势,积极参入国际贸易,参入全球分工,就可从其中获利。他认为,并不是只有先进国家才会从国际贸易中获利,这大大鼓励了相对落后国家参入国际贸易的勇气。事实也确实如此,许多发展中国家只要打开国门,勇于融入世界经济,就能从此改变自己的境遇,获得发展的红利。
许多人以为,根据进化论的学说,事物总是后来者超越前者,其实,有时并非如此,比如斯密《国富论》,虽然是200多年前的著作,可许多观点仍然没有被超越,至今仍然没有过时,其精辟的见解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系文化学者)
新闻推荐
碧桂园继续领跑,2018年权益销售达5018.8亿杨国强强调:一定是速度、效益让位于安全和质量
杨国强强调:一定是速度、效益让位于安全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