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科创板究竟能带来什么?能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找到最大公约数吗?如何准确理解目前推出的细则?怀揣着这些问题,南都记者参加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和资本市场学院4月10日至12日在上海联合举办的“2019年第二期资本市场财经媒体培训班”,与监管、上交所以及市场机构展开深度交流。
南都在交流中获悉,科创板速度获得市场各方的点赞。同时,着眼于“增量改革”的科创板,最重要的特质是“包容”。
A
新闻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
“新闻力量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资本市场运行中也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上交所相关负责人在开班仪式致辞中将媒体报道的重要性与资本市场在中国金融的重要性相提并论。他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资本市场在金融运行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新闻从某种程度上讲在资本市场中也具有同样重要作用。
确实,资本市场备受信息驱动。随着科创板进入冲刺阶段,媒体如何关注、报道科创板,意义重大。正因如此,南都记者受邀参加本次培训班,积极配合落实中国证监会关于强化媒体培训交流合作、完善市场沟通机制的部署和要求,提升专业报道能力,助力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上交所相关负责人也进一步表示,上交所始终高度重视新闻舆论工作。今后也将一如既往地配合新闻媒体做好资本市场新闻报道,深化媒体合作,加强沟通交流,努力形成工作合力。
B
审核问询是科创板的“灵魂”
目前针对科创板相关管理办法,判断一个企业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核心在于6个“是否”,如何准确理解?上交所在受理的哪个环节来做是否符合定位的判断?高市盈率发行是否会对后续成长性形成透支?未来留给投资者的投资空间又有多少?南都记者希望这些问题能有明确的答案。
上交所一再强调,以信息披露为核心的审核问询,是科创板试行注册制改革的“灵魂”。这样的审核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相应地不断丰富完善信息披露内容的互动过程,是震慑欺诈发行、便利投资者在信息充分的情况下作出投资决策的监管过程。
“整个问询的关键环节均向全市场公开。投资者通过整个问询过程,对申报企业有了更透彻的了解,给出他愿意‘买’这家企业的价格。”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将成为科创板公众监督的“合力”所在。
事实上,与既有市场相比,着眼于“增量改革”的科创板最重要的特质是“包容”。这种包容不仅体现在允许红筹企业和存在表决权差异等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上市,也体现在通过设置六套差异化的上市标准,满足各类科创企业的上市需求。
“把最终的选择权交给市场”。从这个角度而言,科创板的受理审核环节需要关注“成色”,更需要展现“包容”。
采写:南都记者周亮
新闻推荐
全通教育以45页长文回复深交所二次问询 牵线融资与重组无关 无意交出控股权
4月9日,深交所再次对全通教育重组发问询函,提出10个问题,要求全通教育再次进一步说明并补充披露;全通教育于4月15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