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市公司计提的减值规模较2017年有大幅增长,并且切换为无形资产原值的减少,因此2018年年报相对于2017年年报,商誉占总资产的比例加速回落,在有效降低可减计商誉规模的同时,也降低了明年的业绩基数。正如深交所在报告中表示,虽然(资产减值损失)对当期业绩带来较大冲击,但减值风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缓释。
不过,有分析指出,一次性的商誉减值计提可以实现财务“洗澡”,轻装上阵为企业以后的盈利提供条件。监管层也高度重视商誉的问题,证监会官网此前发布《会计监管风险提示第8号——商誉减值》,要求上市公司对于会计处理应审慎判断,商誉减值该计提就应计提,但不能借此手段进行一亏到底,进行“大洗澡”,借此操纵报表,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ACCA大中华区政策主管钱毓益对记者表示,通过商誉减值进行财务“洗澡”是可能存在的。因为“商誉”是企业的不可辨认的净资产,它“看不见、摸不着”,因此增加了计量的复杂程度。这种复杂性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则如果上市公司财务人员、审计师、评估师等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职业判断,可能导致重大的会计差错。二则是客观上不能排除企业相关人员扭曲会计处理、操纵财务结果的行为。由于商誉的复杂性,这种会计操纵的空间就大,操纵行为较难被发现,从而进一步增加了道德风险。
ACCA (特许公认会计师公会)资深会员林斌对记者表示,短期来看,商誉减值损失计入2018年支出,2018年利润下降,2019年利润相比会好看些。长期来看,2018年把商誉包袱卸下来,以后也不会再每年减值测试,减轻压力。投资者应该分析好财务报表,把商誉减值单独分析,计算企业正常经营利润。(莫谨榕)
新闻推荐
5月13日,交易员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工作。纽约股市三大股指13日大幅下跌。截至当日收盘,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比前一交易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