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他人不新鲜,举报自己却很少见。日前,海南万宁市和乐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华生(化名)向海南特区报反映,包括他自己在内,该院很多医生存在收受药商回扣的情况,卫生院管理层却对此视而不见。对此,相关负责人表示,未听说有医生拿回扣的情况,也并未听说有医生私自与药商接触。目前,万宁市卫健委已成立调查组介入调查。
“虽然现在取消了药品加成,但在医院里,医生开药拿回扣的现象却并没有消失。”这位医生在举报自己时特意提到取消药品加成这一改革措施,由他的判断似乎容易得出一个结论,认为取消药品加成的改革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其实,药品加成和医生拿回扣完全是两回事,取消药品加成是为了减轻患者负担,避免医院“以药养医”,而医生拿回扣和是否实施药品加成并没有明确关联。
有必要对上述两个问题做一些深入分析。药品加成政策的具体表述为,县及县以上医疗机构销售药品,以实际购进价为基础,顺加不超过15%的加价率作价。这是很长一段时间医院的一种盈利模式,在这种模式之下,医院会倾向于鼓励医生多开药,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重患者负担。而取消药品加成意味着上述盈利模式消失,这种改变主要是令医院摆脱对“以药养医”的依赖,医院不会像过去那样想方设法卖更多的药。但改革不会削弱医生的自主权,医生仍然根据自己的诊断给患者开药,这表面上看是一种“技术权”,但其实极具弹性,如果药企在销售环节做足功夫,其产品的市场就有保障。这就是医生拿回扣现象的逻辑。
显然,无论药品加成政策是否存在,都不会影响医生拿回扣。由于拿回扣行为在性质上属于商业贿赂,对医生而言属于不合法收入,因此一直发生在暗处。而在此次医生举报自己拿回扣的新闻中,举报者也提到包括药房工作人员也作为中介角色参与其中并获利。
对医生拿回扣现象的批评由来已久,从行业形象来说这无疑会影响外界对医生群体的评价。而从具体影响来说,一方面,药企为开拓市场消耗大量的销售费用,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费用最终必然转移到患者身上。另一方面,如果药企可以通过给医生回扣也就是商业贿赂的方式来获得市场,则极易形成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行业生态———既然可以通过打通关系带来利益,那有什么必要苦心研发进行创新?
中国药企销售费用畸高一直是个普遍现象。以上市公司为例,2018年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超过200家上市医药生物企业平均销售费用占营收比重为24.09%,而平均研发投入占比仅为5.70%。制造问题疫苗事件的长生生物,2017年营业总成本为9.67亿元,其中销售费用5.83亿元,销售费用在营业成本中的占比高达60.29%。而近来卷入“美国招生舞弊案”的步长制药,2018年其销售费用在A股上市药企中排名第三,高达80.36亿元,占营收比重达58.81%,其产品亦备受争议。
重销售轻研发,商业贿赂泛滥,医药行业倘若长期处在这种畸形的行业生态,势必带来种种严重问题。近年医药领域重大案件频发,显示医药监管还存在诸多纰漏,而医生拿回扣正是观察这种纰漏的一个切口。舆论过去对于医生拿回扣不乏讨论,有的行业人士仍然以“技术权”作辩护,加上问题普遍存在且长期得不到解决,外界在一定程度上见怪不怪、习以为常。殊不知,就是这样一个看似平常甚至被冠以合理外衣的行业现象,一直在腐蚀行业的发展。对于医生及其相关群体拿回扣现象,不能继续容忍了。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5月21日电美国商务部20日发布为期90天的“临时通用许可”,推迟对华为及其附属公司现有在美产品和服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