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张柳静
新三板挂牌企业跌破了10000家。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挂牌企业总数为9996家,其中基础层为9124家,创新层872家。这是自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冲破万家大关后,首次跌破万家。有分析人士认为,挂牌企业跌破万家整数关口,在新三板市场早已成共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目前,业内应该更聚焦于新三板的市场质量和未来前景。
挂牌企业总数重回万家以下
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在2016年冲破万家后,本月回到了万家以下。全国股转系统数据显示,截至5月23日,挂牌企业总数为9996家,其中基础层为9124家,创新层872家。资料显示,2016年12月19日,新三板市场挂牌企业数量首次突破10000家,2017年11月更是到了顶峰时期,挂牌数量达到11645家,但随后便开始降温。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今,新三板累计摘牌企业已达3115家。其中,2015年仅有13家公司摘牌;2016年有56家公司摘牌;到了2017年,这一数字迅速上升至709家;2018年摘牌企业数量更是翻倍,达到1517家。
今年以来,新三板摘牌潮仍然在继续。根据申万宏源统计数据,从2018年到2019年3月,新三板市场月均摘牌数量为130家。而今年4月,新三板摘牌企业数量达到330家,创下历史单月摘牌新记录。
目前,新三板摘牌企业数量逐渐增加,挂牌企业规模开始逐渐缩减。对此,安信证券新三板研究诸海滨团队认为,随着退市公司数量增多以及挂牌速度减缓,“后万家”时代的新三板迈入“价值和质量”并重时代。
“挂牌企业跌破10000家整数关口,在新三板市场早已成共识,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北京南山投资创始人周运南表示,换个角度来看,新三板跌破万家也未必不是件好事,对新三板市场生态是鞭策。“其实新三板市场早已不焦虑挂牌企业总数是13000家亦或3000家,而是更多地聚集于市场质量和未来前景。”
IPO和并购成企业摘牌重要原因
为何挂牌企业急于从新三板离场?记者梳理发现,这些公司有的是新三板中的优质企业,多为主动摘牌;而有的则是资质较差的企业,为强制摘牌。在主动摘牌的企业中,拟摘牌公告中的说法多是“因公司发展需要”、“战略经营调整”等。
“关于主动摘牌,主要有IPO成功上市、企业被并购、资本市场战略规划包括海内外IPO、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包括并购需要、回避全面信披和迁址、企业涉嫌重大违规、节约运营成本、无法实现挂牌时的融资和流动性的两在目标、对新三板未来失去信心和耐心等9大原因。”周运南这样认为。
根据wind数据显示,新三板市场规模顶峰时期,截至2017年11月30日,利润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7797家,占比67%。而随着摘牌企业的增多,截至2019年4月30日,利润1000万元以下的企业为6503家,占比70%。
记者统计wind数据发现,2017-2019年退市公司利润分布构成中,利润1000万以下的小型初创期企业和1000万以上的中小型成长企业几乎各占一半,分别为54%和42%。
据联讯证券对已摘牌的新三板公司进行分析,IPO和并购是两个直接原因,此外,业绩变动、融资需要、公司发生重大变动、监管处罚等也是新三板公司选择退市的重要诱因。数据显示,2018年,新三板重大资产重组并购交易案例近400起;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公司持续升温,全年共有175起并购案例。
而随着港交所的制度改革及科创板的推出,也吸引了新三板中的优质企业。记者梳理发现,目前有成大生物、中国康富、寰烁股份、新眼光、九生堂等10多家公司发公告表达了H股上市意向。大力电工、先临三维、金达莱等近30家公司表达了科创板上市意向。
推出“精选层”是唯一出路
记者注意到,新三板市场有597家企业未按期披露年报,按照相关制度,6月30日前仍未披露年报的公司也将会被强制摘牌。由此可知,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或将继续减少。
随着新三板摘牌的常态化,摘牌引发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山西证券指出,其中对异议股东所持股份的回购成为市场关注焦点,比如回购价格的确定、回购流程的安排、回购时间的限制等问题。有分析人士提醒投资者回避有退市意向的“地雷”,避免因摘牌回购而引发的矛盾纠纷。东北证券研究总监付立春向记者表示,如果投资者所投资的新三板企业出现摘牌,除了和大股东积极协商,还可以借助法律手段或行政手段。但是目前新三板市场还不成熟,相关配套政策也较为欠缺,投资者更应该认清现状,选择企业时需要谨慎,避免“踩雷”。
而接下来,新三板又该如何走出“至暗时刻”?业内分析认为,不能简单地根据摘牌公司的数量评判新三板市场发展的好坏,而要更多地聚焦在市场质量和未来前景。在周运南看来,当前的新三板 “否”已到极致,若想“泰”能速来,只有精选层才是唯一出路。
“只有推出了精选层,未来优质企业才有可能在新三板"绽放"。”周运南认为,现在很多企业选择主动摘牌,大多是为了IPO,但IPO的风险很大,它们宁愿去冒这么大风险都不愿意留在新三板,就是因为看不到新三板的未来。一旦有了精选层预期,它们就会思考、权衡,到底该不该摘牌?值不值得摘牌?同时,这个预期也会吸引一些企业来挂牌。不管是刚起步还是已达到IPO标准的企业,都可以努力往精选层靠,而且相比于走IPO,这个过程极有可能时间更短、成本更低、风险更小。
新闻推荐
新华社上海5月22日电(记者潘清)因存在擅自修改报送申请审核文件中信息披露数据和内容等违规行为,两名保荐代表人近日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