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报讯(记者 梁诗柳)监管层对上市公司增持保持警惕。昨日,*ST华业公告表示,包括董事长在内的部分核心管理人员欲增持公司股份。不过,由于一年前高管集体“爽约”增持计划,上交所旋即下发问询函,并要求*ST华业不得再次误导投资者。本月,延华智能也因股东再度延长增持时间而收到关注函。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共发出1478份重要股东的增持计划。就实施进度看,近七成已经完成,另外437份仍在进行中,部分公司重要股东的增持计划已经逾期。
*ST华业再发增持计划
昨日,*ST华业在公告中表示,公司董事长徐红、董事蔡惠丽、董事莘雷、财务总监郭洋,以及公司部分核心管理人员,基于对公司价值的合理判断,计划欲拿出1000万~2000万的自有资金增持公司股份。
但这份增持计划却随即引来上交所的问询函,被追问增持计划的真实目的。原来,早在2018年6月,*ST华业曾披露一份董高监的增持计划,彼时董事长徐红等人也认为公司估值处于低估状态,拟最少拿出1000万元,最多5000万元增持公司股份。然而增持计划期满后,上述全部人员却均以“没钱”为由未增持任何股份。
为此,在昨日的问询函中,上交所要求*ST华业核实并披露前次增持计划的真实目的,全部人员均未实施增持的真实原因,是否存在故意利用增持计划炒作公司股价、误导投资者的动机。鉴于两次增持计划的目的一致,上交所还要求*ST华业说明本次增持计划的考虑和真实目的、增持主体的资金来源等。同时,上交所提醒*ST华业不得再次误导投资者。
此前,延华智能也因股东再度延长增持计划期限,而收到关注函。
97份增持计划已经逾期
同花顺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共发出1478份增持计划。就实施进度看,其中997份已完成,占比近七成。另外,有44份因各种原因停止实施,437份仍在进行中。
不少公司重要股东的增持行动可以说是“龟速”。以新开源为例,2018年1月底,遭遇连续跌停的新开源披露了一则增持公告,称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公司董事长、实控人等4人将拿出5000万~1.5亿元的自有资金或自筹资,在未来一年内择机增持公司股份。不过,截至2018年12月20日,4人仅仅增持了19.23万股,金额为480.03万元,董事长方华生甚至一股未增。大概知道按时完成增持比较困难,新开源几位高管又表示延长增持期限至今年的7月16日。然而,今年以来,新开源并没有发布新的增持进展公告。
部分公司增持计划甚至已经逾期却仍没有完成。同花顺数据显示,在进度保持在“进行中”的437份增持计划中,涉及*ST节能、亚邦股份、金刚玻璃等公司实控人、高管的97份增持计划已经逾期。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分析师杨德龙表示,上市公司发出的增持公告,肯定是有计划的,但是部分公司爽约或者增持动作缓慢,都会给投资者一个信心的打击。监管层对上市公司下发问询函监督上市公司履约,是正常的监管要求,对上市公司造成一定约束,避免上市公司拿大股东增持的噱头炒作股价。对投资者来说,不能因为上市公司有增持的计划就去炒作,做有良好基本面公司的股东,是现在投资的主流。
新闻推荐
50天32张罚单 15家金融机构违规输血房地产 罚没超千万!是偶发?还是监管释放信号?
张达近期部分楼市、地市成交火爆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对违规资金流入房地产市场的监管再次升级。券商中国记者根据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