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参考报》:5月22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再延长至明年3月底,对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应延尽延,对其他困难企业贷款协商延期。鼓励银行大幅增加小微企业信用贷、首贷、无还本续贷。大幅拓展政府性融资担保覆盖面并明显降低费率。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40%。支持企业扩大债券融资。加强监管,防止资金“空转”套利。金融机构与贷款企业共生共荣,鼓励银行合理让利。为保市场主体,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一定要让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
李彪(全国人大代表):中小微企业是国家解决就业的重要主体,保市场主体的关键在于保中小微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有助于帮助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
王玉玲(全国人大代表):近年来,商业银行对于开展信用贷款业务进行了许多有益尝试,但也要注意到,用于支持各类企业生产经营的中长期信用贷款发放明显不足。这是由于信用贷款的风险相对于抵押、担保贷款更大,各地各部门信息分散且开放不足,缺乏完善的考核和尽职免责评价体系、风险控制和缓释机制。
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各层级信用信息归集、共享和查询机制,为银行打开信用信息共享大门,督促银行改善风险控制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鼓励各地建立信用贷款担保基金,撬动更多信用贷款发放。与此同时,在监管考核评估方面考虑增设信用贷款有关指标,推动商业银行积极发放信用贷款,进一步发挥银行体系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功能作用。
黄毅(全国人大代表):疫情期间,中小银行根据企业复工复产的需求,积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要求,陆续出台了借新还旧、展期、无还本续贷、减免逾期罚息、下浮利率等系列支持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还款压力、降低融资成本,充分运用人行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工具和多渠道的筹资方式确保流动性供应,有效缓解了企业面临的“资金荒”,为经济筑底回暖贡献了金融力量。针对中小银行承受的风险,建议营造更为宽松的金融政策环境;推迟中小银行实施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时间;丰富中小银行资本补充渠道;为避免企业逃废债和地方保护主义,除加大对逃废债打击力度以外,还要加大地方信用体系和诚信社会建设力度。
韩沂(全国政协委员):救助小微企业就是保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疫情下救助小微企业,解决其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不能单靠金融系统的努力,相应的各方如财政、税务、国资等部门也应制定相应的量化考核目标,齐心协力支持小微企业,完成“六保”目标。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制和体系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短期内要化解疫情引起的小微企业风险问题,还需各方作出更大努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进展有待突破。金融监管部门一直关注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目前银行迫切需求的海关、电力数据因海关总局和电力总公司各自的原因尚未实现大数据免费共享。
基于以上问题,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需要监管部门、金融企业、政府部门等协同发力,多渠道形成合力,才能取得实效。建议改进银行绩效考核,补足实体经济短板;持续加大财政税务政策力度;进一步开放重点部门大数据共享,建议政府部门能统筹协调整合数据资源。
点评:金融和实体经济相辅相成,要互相支持,协同发展,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强化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谈到要优化结构,重点支持稳企业、保就业,特别要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今年以来,央行、银保监会等部门已经出台了多项金融政策,引导更多资金以较为优惠的利率流向小微企业。央行数据显示,中小微企业融资已呈现出“量增、价降、面扩”趋势。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加码扶持力度,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吕胜根)
新闻推荐
减免房租成本、减免缓缴税费、贷款贴息……5月26日,由区税务局主办,区发改局、区科工商信局、区文广旅体局、派潭镇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