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为1月15日默克尔在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线上党代会致辞的视频直播画面。右图为1月16日拉舍特在基民盟线上党代会上讲话的视频直播画面。新华社发
点睛
16日,德国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举行选举,59岁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北威州)州长阿明·拉舍特当选为党主席。现阶段,基民盟是第一大党,拉舍特将有较大概率成为未来的德国总理。
现任德国总理默克尔去年底向德国民众发表其任期内的最后一次新年致辞。默克尔表示,2020年是她15年执政生涯中最艰难的一年。德国最新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该国2020年多项经济指标出现十多年来的首次滑坡。在欧洲大陆迫切需要大国领导人为复苏欧盟经济注入活力的背景下,本期周观天下为读者解读“后默克尔”时代德国的危与机。
当地时间1月15日傍晚,德国总理默克尔所属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召开第33届全国党代会。就在党代会召开前一天,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了该国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初步统计数据,德国2020年GDP下降5%,这是德国自2010年以来首次出现经济衰退。
素有“欧洲经济火车头”之称的德国遭遇堪比2008年金融危机的严重衰退,引发外界担忧欧洲经济复苏恐将愈发艰难。执政近16年的默克尔即将告别德国政坛,拉舍特能否从这位“铁娘子”手中捧过接力棒?“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能否走出经济疲软困境?正式告别英国的欧盟能否凭借德法两驾马车拉动经济复苏?
冲击德国经济陷入困境
德国联邦统计局当地时间1月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遭遇新冠疫情冲击以及外部环境恶化拖累的德国10年来首次出现经济衰退。在财政收支方面,德国连续8年实现财政盈余后首度出现亏空。初步核算显示,德国2020年国库亏空达1582亿欧元。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8%,创下1990年以来第二高的赤字率纪录。
统计数据显示,不仅海内外需求均出现显著下降,德国商品和服务贸易进出口也出现2009年以来的首次下跌:出口骤降9.9%、进口减少8.6%。经济疲软对德国引以为傲的就业也造成强烈冲击,德国连续14年的就业人数增长态势也在2020年戛然而止。
德国央行和主要研究机构认为,尽管工业企业帮助德国经济避免了去年第四季度的严重收缩,但长期严格的封锁措施将使德国经济在今年第一季度的表现更加疲弱,再次出现技术性衰退的风险仍然存在。
正是依托坚实的工业基础,德国经济才能在每次危机过境之后迅速重回复苏的轨道。一直以来,德国经济增速的稳定性优于其他欧洲经济体。经历长期稳定增长的德国经济为何突然陷入困境?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主任周弘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认为,疫情冲击带来的不确定性正深刻影响德法等欧洲大国的经济社会运转,但稳健的核心劳动力群体、完善的社会组织、如精密仪器般运转的工业体制,能让德国更好地应对负增长带来的冲击。
接班德国人选择了延续和稳定
本届基民盟党代会上,来自1001个地区协会的代表通过网络平台选出新任党主席。基民盟党主席有三名候选人,分别是德国人口和工业大州北威州的州长拉舍特、曾担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一职的默茨和曾任环境部长的勒特根。律师出身的默茨是默克尔政策的长期批评者,在党内基层有较多保守派支持者;有着“年轻活力”“改革者”等标签的勒特根在社交媒体比较活跃,善于拉拢年轻人和女性的选票,致力于推动“基民盟的现代化进程”;拉舍特与默克尔的政治立场区别不大,德国媒体对他的评价是“中庸之道”,他曾表示,将保持基民盟政策的延续性,也要在数字化、能源转型和社会平等等方面寻求更大作为。
16日上午,三名候选人讲话后,与会代表开始线上投票。在第一轮投票中,勒特根以较大差距出局。在第二轮投票中,拉舍特和默茨分别获得521张和466张选票。拉舍特接替安妮格雷特·克兰普-卡伦鲍尔,成为基民盟新任党主席,德国长达16年的“默克尔时代”开始落幕。
看起来,德国人依旧选择了延续和稳定。欧洲政治学者认为,默克尔离任之际,基民盟正面临一场深刻的危机。如何定位自己并对抗复苏的极右势力,将是摆在拉舍特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德友好协会会长、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史明德接受南方日报专访时认为,接替默克尔的“掌舵者”须是一名充满危机意识的稳健型政客,未来德国将面对工业转型、绿色发展等一系列充满挑战的难题。
在上海外国语大学德国问题研究员姜锋看来,执政近16年,默克尔始终牢牢掌握着德国这艘航船的方向。默克尔离任将不可避免地使德国主要执政党内出现权力真空,“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政治或将驶入一段风高浪急的航道。
德国将于今年9月举行联邦议院选举,从目前民调看,基民盟支持率远超其他政党,由基民盟与其姊妹党基社盟组成的联盟党有望继续作为议会最大党团组建新政府,拉舍特不出意外将接班默克尔。
求稳欧洲盼政坛“压舱石”
除了默克尔和基民盟姊妹党基社盟党主席索德尔之外,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等欧盟高层官员也参加了1月15日党代会的视频连线。在英国从今年开始正式离开欧盟、新冠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欧洲经济缺乏龙头拉动的大背景下,欧洲政治圈对默克尔接班人投以空前的关注和审视。
德国是欧洲最大经济体,与法国并称为欧洲经济的“双头马车”。德国经济衰退,加深了外界对欧洲和世界经济的担心。欧洲舆论认为,英国离场后,德法两驾马车驱动欧盟实现复苏已迫在眉睫。
姜锋认为,三位候选人在本届基民盟大会上的交锋不仅是默克尔路线继承派与改革派的较量,在欧洲大陆愈发呼唤大国“压舱石”为欧盟经济注入稳定和活力的大背景下,德国未来领导人的施政方针将在较长时间内影响“后默克尔”时代德国的航向,也将对欧盟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
与传统工业领域的优势不同,德国在未来技术领域的优势并不突出。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德国在该领域的基础研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但在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和投融资方面与美国、中国和英国等都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周弘看来,短期内,德国可以依靠传统优势领域的增长弥补创新领域的不足,但如果无法在未来新技术新领域中抢占先机,德国能否延续传统工业领先地位将存在变数。“后默克尔”时代的大幕正缓缓拉开,德国能否在新领导人的带领下走出疲态并拉动欧洲经济实现复苏仍然存在变数。
●南方日报记者赵雨笙策划:陈梅玉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2020年我国外贸实现逆势增长,贸易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已有超万家传统外贸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