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国内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微众银行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秉持“科技、普惠、连接”的战略愿景,自成立以来一直坚守依法合规经营、严控风险,专注为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在互联网时代,金融数字化进程逐步加快,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在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的同时,微众银行充分认识到强化风控、提升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的重要性,有针对性地采取风险管控强化措施,认真开展有特色的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坚守合规,以科技强化银行金融
风险防范机制
“金融的核心在风控,普惠金融的风控更是重中之重、难上加难,传统风控模式直接用于普惠金融,效果表现不佳。”微众银行行长李南青指出。
微众银行利用自身金融科技优势,针对自身产品特点,探索出一条大数据风控之路。而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集中爆发,为普惠金融风控领域相关痛点的解决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微众银行积极运用金融科技建立线上风控。面对复杂严峻的市场环境,微众银行持续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完善大数据风控体系,运用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技术,持续开发和完善各类风控规则、策略、评分卡和内部评级系统,累计建立超过400个互联网大数据、征信和反欺诈等系列风控模型以及超过10万个风险参数,将AI技术运用于联合建模、电核录音质检、风险管理名单等风控领域,发挥了对信用、欺诈等核心风险的识别和监控作用,有效提升了内控能力和效率。
除建立全线上风控体系外,微众银行通过与各类O2O平台的广泛合作,将风控触角延伸到线下场景。基于线下场景和植入于内控流程的风控手段,从身份识别、欺诈排除到信用评估、贷中监测、贷后管理的各个环节,将线下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与业务流程和客户体验有机结合的全流程风险管理。
为加强内控建设,微众银行在全行范围内持续开展“We严行动”,对员工行为规范进行全方位宣导,开展培训及宣传活动,覆盖全体员工及外包人员。微众银行还从制度流程、系统建设、岗位管理、落实执行等方面展开多轮检视和排查,在有效防范合规风险、操作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微众银行坚持审慎的风险偏好政策,在行业内率先将资产质量的不良贷款标准由逾期90天改为60天。2019年,微众银行不良贷款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为微众银行持续扩展普惠客群的覆盖面和优化定价创造了空间。
加强金融宣教
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
为提升金融消费者风险防范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金融消费者的金融素养,微众银行持续开展切实有效的金融知识普及与金融消费者教育活动。
2020年,微众银行积极开展“3·15金融消费者权益日”“普及金融知识,守住"钱袋子"”“金融知识普及月”“自主发起微众特色消保宣传”等系列活动,充分发挥该行全线上运营模式的特色,以公众号、官网、微博等各类线上渠道为宣传阵地,对消保内容进行正面宣导,覆盖更广人群。
践行社会责任
普惠金融安全便捷
作为一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微众银行积极投身于社会公益活动,在普惠金融、服务小微、保障特殊客群的合法权益和慈善公益等方面践行社会责任。
早在2016年,为服务听障和有语言障碍人士,微众银行在业内率先组建了一支专职手语专家服务团队,通过远程视频以手语方式核实客户身份和借款意愿,使得听障和有语言障碍客户同样能够享受到安全、便捷的普惠金融服务。
从2019年开始,微众银行以“金融科技,向善而行”的理念为指引,充分利用自研前沿技术手段,推动无障碍金融服务全面升级。2020年10月15日,微众银行App无障碍服务成果发布,通过采用光线活体、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图像处理、震动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等技术,为视障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极大地提高视障客户群体的生活便利度,享受手机金融服务。
未来,微众银行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为抓手,以更加稳健、更加均衡、更可持续的发展态势,全方位践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方亚强)
新闻推荐
(记者陈姝)中国信通院最新报告显示,2021年1至2月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4234.9万部,占比为68.4%。1至2月,国内手机市场总体出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