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观察
据《工人日报》报道,个人开户数量过多会造成个人对账户及其资产管理不善,同时也造成银行资源浪费,长期不动的账户还成为银行内部风险点。今年以来,多家银行对“沉睡卡”进行了集中大清理。但是,各家银行的认定标准不统一,处置手段也有所不同,用户有诸多担忧亟待回应。
据央行披露,截至2020年9月末,我国共开立个人银行账户120.92亿户,人均拥有银行账户数达8.64户。对很多人来说,一个共同的尴尬是,银行存款并不多,银行卡数量却很多。很多银行卡,可能自从办理之日起,也没怎么用过,有的卡甚至早就找不到了。这种沉睡卡的大量存在,对银行来说是管理上的负担;对消费者来说,也只会带来损失——很多卡中的余额,相当于“捐”给了银行。
银行清理沉睡卡,在法律上是不是问题,首先要看当初的开户协议。不过,即便合同中有相关约定,那么银行是否尽到提示说明义务,是否有权自行处分卡中小额余款,也值得讨论。当然,既然是沉睡卡,消费者大多也不会去跟银行较真;但清理标准不统一,清理之前不通知,交易记录被清除等,也确实是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清理沉睡卡只能治标,而沉睡卡为何大量存在,才是问题的根本。为什么一人多卡现象会如此普遍?是谁让我们积累了那么多沉睡银行卡?很多时候,其实并非大家都喜欢办卡,相反,多数情况下几乎都是无奈办卡。比如,上大学读书,学校指定了交学费的银行,必须办一张卡;出来工作,工资卡又指定了一家银行;换个工作,在新单位可能又得换工资卡;换个城市工作,更得换卡……
生活中,房贷是一家银行,社保是另一家银行,某个缴费又是一家银行。绑定ETC,哪怕在同一家银行已经有卡也不行,还必须是本地的卡。至于信用卡,忽悠消费者开卡的就更多了,很多人都有好多张。银行一边在清理沉睡卡,一边又以各种方式吸引消费者办新卡。说白了,沉睡卡那么多,很多时候在于消费者无法选择不办卡。
一边单方清理沉睡卡,一边又设置条件增加更多沉睡卡,这是自相矛盾的。可见,要真正解决沉睡银行卡的问题,就应该让消费者自由选择银行卡成为常态,让消费者办事、缴费、收钱都可以归集于一两张卡。除非是特殊情形,否则办事机构及银行都不应各自为政,指定消费者开某某银行的卡。
◎舒圣祥 注册会计师
新闻推荐
阳光人寿“臻传·给爱代代+”保险金信托荣获2020“最佳保险金信托奖”
近日,由《零售银行》、《数字银行》联合腾讯云共同举办的“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创新实践大奖”(RFIPA2020)评选落下帷幕,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