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 (记者 黄文) 4月23日,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召开2021年深圳市群众体育工作和体育产业工作会议,总结了2020年深圳市群众体育和体育产业工作的成绩,并对2021年的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一级调研员(市管)王志强提出2021年的“四新”工作方针:争上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培育新动能,促进新发展。深圳将大力推进建设高端赛事之城、智力运动之城和休闲运动之城,启动体育大赛,开展体育消费试点和体育产业创新实验工作。
2020年,深圳群众体育“全市动起来”系列活动全国首发,策划300余项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活动。深圳建设更新173片社会足球场,新增91个便民利民体育场地。截至2020年,深圳建成体育设施22093个,体育场地面积2590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93平方米,市民体质达标率达91.4%。
经初步测算,预计2020年深圳市体育产业总产出达1060亿元,同比增长3.1%,体育产业创造增加值415亿元,同比增长2.9%。2020年,深圳成功获批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举办了首届体育消费节;组织两批次体育产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申报,扶持52个项目,下发扶持资金1.824亿元。
王志强表示,2021年深圳围绕建设国际著名体育城市的目标,按照“争上新项目,打造新品牌,培育新动能,促进新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快推动群众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十四五”期间,深圳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到2025年,全市体育场地面积将达到2631万平方米,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50万平方米;建设不少于300套智能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50%以上;实现10分钟健身圈全覆盖,每万人拥有至少35名社会体育指导员;打造10个左右国内知名的全民健身活动品牌赛事等。
深圳市将加快形成与国际著名体育城市定位相匹配的产业发展格局。到2025年,深圳的体育创新活力、体育市场活力和体育发展效率要跻身全球城市前列,体育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8%;每年举办不少于30场高端国际赛事;力争职业体育俱乐部的种类、数量和名次均达到全国最前列,布局建设11个国家队训练基地等。
新闻推荐
本报首席评论员胡蓉这段时间特斯拉车主维权事件引发广泛关注。21日晚,三方共同发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责成河南省、上海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