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医药带来了哪些挑战?又提供了怎样的历史机遇?在抗疫中广东中医药系统作出了哪些贡献?粤港澳大湾区又将如何总结抗疫经验、利用良好优势构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在本届大湾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大会上,中医药系统名家齐聚,举行了多场主旨演讲和圆桌对话,共同为大湾区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
疫情是中医药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采用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的防控方案,取得了战略性抗疫成果。
对于中医药的防治疗效,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曾带领科研团队,对抗疫历程进行了一系列回顾性研究,给出了有力证明。仝小林在大会主旨演讲中表示,各项回顾性研究表明,中药干预显著降低了新冠轻型和普通型患者的转重率,使重症患者死亡风险降低超80%,显著降低了恢复期患者的复阳风险。
圆桌对话中,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指出,广东中医药系统凭借深厚的底蕴,在抗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一时间派出医疗队驰援湖北、第一时间成立中医治疗专家组、第一个发布治疗方案、为每一位危重症病人配备中西医各两个主治医生、参与治疗的2229例确诊病例中治愈率达95.6%,真正做到了及时、全面和深度。
尽管中医药在抗疫中经受住了重重考验,交出了高分答卷,但也在疫情的背景下面临新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直言不讳地表示,传统中医思维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整体观”重视当下症候,缺乏对疾病的全程认识,“个体化”诊疗疾病的针对性弱、较难复制,“治未病”重视调整状态,缺乏指标的靶向治疗等。借鉴现代医学,形成专家共识,突破既有局限,是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重要启示,也是中医药迈向更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
通过对青风藤的精密研究,中国工程院院士、澳门科技大学荣誉校长刘良成功研发出了清风痛宁系列产品,成为唯一被加入国家医保和基本药物双目录的中药单体化合物抗风湿药,单品种年产值近6亿元。针对中医药如何传承和发展,他表示:“要源于传统,但要高于传统,基于中医药理论与临床实践,集成应用多学科先进技术研究中医药,一定能获取原始创新成果。”
构建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
在主旨演讲中,刘良指出,粤港澳大湾区具备发展中医药的种种优势,也具备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的良好基础。
对于大湾区中医药的高质量发展,刘良提出了“质量为本、专病突破、产业升级、文化辐射、世界接轨”的总体思路,建议创建大湾区中医药国际科创研究院、大湾区国家南药开发工程技术中心、大湾区中医药世界博览会、大湾区中医药创新研究与产品研发联合资助专项。“通过推出"硬核"质量标准和产品,突破数个中医治疗优势病种,对接中医药国际标准轨道等种种举措,未来,大湾区一定能成为中医药的发展高地,更大程度上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刘良说。
构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下一步的要点是什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中医药局局长徐庆锋看重的是强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他介绍,当前广东省每1000人中只有0.45名中医,在这一项数据指标上,香港则是三倍之多。徐庆锋强调,人才是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走向世界的根基。
当前,香港和澳门正为打造全球中医服务的窗口而努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卫生局药物事务厅厅长蔡炳祥在发言中均表示,将大力推动三地中医人才交流,开拓更为广阔的合作发展空间,为共建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发展共同体作出应有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韩庆鹏
新闻推荐
近两年,雀巢进一步对旗下业务进行调整,在全球开启“卖卖卖”模式的同时,也不断调整在华投资策略。继月初宣布增资2.3亿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