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詹钰叶)公募行业人才加速流动。同花顺数据显示,至9日记者发稿时为止,本月以来有11只公募基金(不同份额分开统计)基金经理变更,原因主要为“公司工作安排”。年内超一千只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变更,其中离职基金经理超80名;超百名高管变更,部分公募“换帅”。
同花顺数据显示,年内共有来自63家公募基金的81名基金经理离职,其中近半数的变动发生在最近两个月。国投瑞银、北信瑞丰与前海开源年内离职基金经理人数达到3人;银华、长信、嘉实、泰达宏利等12家公司的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为2人。
部分公司新聘了基金经理,例如华夏、南方与广发基金年内新聘了6位基金经理;鹏华基金等年内新聘5位基金经理,博时、国寿安保等基金公司新聘了4位基金经理。同花顺数据还显示,截至目前,嘉实、国泰、申万菱信、中融等基金公司有超过10名基金经理在该公司任职年限未超过1年。
1000余只公募基金在年内更换了基金经理,主要为主动权益类基金与主动偏债型基金。除基金经理变更外,基金公司高管年内也变动较为频繁。今年以来已有超百名公募基金公司的高管发生变更,涉及超60家公募基金,其中董事长、总经理职务出现变动的超50人。
从以往公募基金经理变动的情况看,主要可以分为“公奔私”,即跳槽到私募基金或自己创办私募;“转会”,即跳槽到其他公募基金,也有部分选择申请设立个人系公募;或是跨出基金行业、跳去银行理财子公司等。
有不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基金业人事频频变动,可以认为是基金人才与机构的共同选择。“一方面,优秀人才会有更多选择,在当下公募行业快速扩张的时期,优秀人才属于稀缺资源,很容易获得更好的平台投来的"橄榄枝",他们也可能会出于个人发展的需要选择其他更优平台;同时,基金公司也会出于公司发展的需要,调整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基金经理的任职。”该人士称,近期“换血”加速,侧面反映出基金公司对人才争夺的激烈程度。
此外,当前的时间点也是历年基金经理与高管们频繁变动的时期。“4月底至5月初,大部分基金公司的年终奖基本发放完毕,有想法的基金经理与高管们自然会行动起来,”业内人士称留住人才的关键是推行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当然,在行业马太效应加剧的背景下,公募平台自身是否足够优秀也很重要。”
新闻推荐
(记者肖晗)此前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的哈啰出行于5月6日更新了相关文件。据最新招股书,该公司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强劲,实现营...